美文网首页觀地·音天历史三国
妖言三国:论关羽的青龙偃月

妖言三国:论关羽的青龙偃月

作者: 白丶o | 来源:发表于2017-11-20 15:23 被阅读17次

文 | 妖音

提起关羽,大家自然会联想到青龙偃月刀。作者在文中描写“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但无论在考古出土,还是史料记载,皆没有青龙偃月刀的蛛丝马迹。

那么,青龙偃月刀究竟是何样子?

偃月刀,又名“掩月刀”,最早见于北宋官修的《武经总要·器图》之中,其刀头阔长,行似半弦月,背有歧刃,刀身穿孔垂旄,刀头与柄衔接处有龙形吐口,柄末施鐏(圆锥形金属套)。完全吻合人们对青龙偃月刀的认知。

《武经总要》中‘刀八色’

偃月刀作为重型兵器,劈砍威力巨大,然而却因过于笨重、成本昂贵而不得普及。多用于演武、列阵、操练以示军威,或于外交、礼葬、进官以作礼器。明代茅元仪的《武备志·军资乘·器械》中便有“偃月刀以之操习示雄,实不可施于阵也”之言。

难道三国时期便没有类似的武器吗?

并非如此。《汉书·朱云转》中便有“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之语。斩马剑,即是一种长柄上装有刀身的兵器。《大唐六典》中所载的陌刀便是西汉斩马剑的演变,最终至宋发展为‘偃月刀’。

今仿汉代斩马剑

虽然在出土文物中,最早的长柄大刀出现在唐代,但却指的是‘全铁制’长柄大刀。而在唐代之前也出土过诸多的矛头、戟头,以及刀头。周纬编写的《中国兵器史稿》中便有先秦时期的刀头展示,三国时期自然存在长柄大刀。

商代葵纹直脊铜刀

在马背上使用长柄大刀需要马镫,但是当前出土年代最早的实物马镫,却是1965年从辽宁北票市冯素弗墓中出土的一副桑木心鎏金铜片马镫,推算其大致年代为公元415年(东晋末年)。

桑木芯鎏金铜片马镫

实际上,马镫出现的年代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三国志·先主传》中载,“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之时,曾派出精锐骑兵,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追击刘备。”汉朝的三百余里,折合如今约一百五十公里,与新野到当阳的路程基本吻合。如此速度的急行军,如果没有类似马镫之物的辅佐,是无法做到的。

其他如陶俑、壁画等古艺术品中也出现过马镫的形象。2004年西安南郊古墓中的西汉大型壁画,其中的马镫清晰可见。故而,三国时期虽然没有出现金属制马镫,但不能否认没有其他性质的‘原始马镫’。

古墓西汉壁画

最后,关羽的武器是否为长柄大刀?

南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中载,“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採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及羽败,羽惜刀,投之水中。”这里的‘万人’指的便是长柄大刀,因为当时环首刀已是士兵的标配武器,而高级将领皆会以剑作为近战兵器,以彰显身份地位。

今仿汉朝环首刀

虽然《三国志·关羽传》中,“关羽杀颜良乃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但由此而否定关羽用刀,未免过于武断。《汉书·苏武传》中便有“苏武引佩刀而自刺”的描述。因为汉朝的刀皆为直刀,并非宋朝的弯刀,当然是可以刺的。

所以妖音认为关羽的刀虽然不是青龙偃月刀,但我们无法否认关羽用刀。

关天化妖  音微梵注

上期回顧| 妖言三國:论张飞的文武雙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妖言三国:论关羽的青龙偃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spv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