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觀地·音天历史国学与传统文化
妖言三国:论刘备的极速升迁

妖言三国:论刘备的极速升迁

作者: 白丶o | 来源:发表于2017-12-12 21:35 被阅读9次

文 | 妖音

前文已然分析过,刘备得中山安喜尉,是因为辅助平定了中平四年(187)的张纯叛乱,即渔阳平乱。

这样的结果明显与作者编纂的情节相互冲突,作者不得已特意虚构了一位代州刘恢,并通过刘恢将刘备送到了幽州牧刘虞的帐下,参与了渔阳平乱。

据《后汉书·孝灵帝纪》中载,甘陵王刘恢早在熹平元年(172)便已逝世。且东汉并无代州。代州始现于隋朝,位于太原、雁门之境,而甘陵国却位于冀州,此处的代州应指幽州代郡。

而刘备恨鞭督邮之后究竟去了哪里?

作者言道,“渔阳平乱后,刘虞表奏刘备大功,朝廷于是赦免了刘备鞭督邮之罪,除下密丞,迁高唐尉。公孙瓒又表刘备前功,荐为别部司马,守平原县令。”

刘备从一个秩最多四百的县丞,一路狂飙成为秩千石的县令,可谓是让人眼花缭乱。

然而‘除下密丞,迁高唐尉’中间毫无理由,而且县丞与县尉本是一文一武,皆是县里的二把手,并无升迁之说。算上‘荐别部司马,守平原县令’这些完全是作者将正史中的信息强行拼接在一起而已。

实际上,依据《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刘备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

首先,文中的‘顷之’指的便是刘备恨鞭督邮之后不久。而刘备能够得下密丞,却是与都尉毋丘毅同行,遇贼力战有功。

高唐与下密的地理位置

下密县位于青州北海国辖内(山东昌邑),而高唐县位于青州平原国辖内(山东禹城)。两地相隔三郡之远,刘备为何要去官,而转道高唐?史书中并无记载。

但刘备为下密丞之时,确是在渔阳平乱后不久,而‘为贼所破’指的应是初平二年(191)的青州黄巾。由此按时间推算,刘备在下密去官很有可能是响应、投奔初平元年(190)讨伐董卓的联军。并在西进的途中因某些原因而停滞在了高唐附近。

再据《后汉书》中载,“初平二年十一月,青州黄巾寇泰山,泰山太守应劭击破之。黄巾转寇渤海,公孙瓒与战于东光,复大破之。”

东光与平原的地理位置

依照东汉郡县划分,平原国恰巧位于泰山、渤海两郡之间。而青州黄巾欲从泰山郡北上渤海郡,高唐更是首当其冲。

刘备在高唐没有挡住青州黄巾的冲击,转而投奔公孙瓒的时间应该是在初平二年(191)之后。灵帝崩于中平六年(189)夏四月,所以刘备因为拒冀州牧袁绍有功而升迁为平原相,绝非是灵帝所授。

反而作者却先是‘急不可耐’的爆出了刘备一系列的升迁,方才提及灵帝的驾崩。为何如此呢?

作者的用意显而易见,毕竟刘备自诩汉室宗亲、仁义之君。当时乃是董卓手握天子,如果接受董卓的除授,刘备的正义何在,作者悉力刻画的英雄色彩又何在!

关天化妖 音微梵注

上期回顧| 妖言三國:论张飞的双重性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妖言三国:论刘备的极速升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sg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