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人就这一生,好好看看,哪个是你?
人的一生,相貌穿着算是一副外在的皮囊,充其量只能看出穷困或者富贵,年少还是年老?只有谈吐思想才是过往一生的积淀,既能看出阅历学识,也能体现人的变迁成长。
思想的变迁成长才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的。
这样的想法和感悟不是生而知之的,也不是自然就有的。只有经历了岁月沧桑的洗礼,经历过无数的事上磨练,学思践悟之后,才能有所体会。
我出生在农村,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序幕,一切都还在过往的惯性里打转。周围的人也都是刚刚能吃饱饭,穿着打扮娱乐什么的还挨不上边。自古: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都差不多,自然也没有攀比之心。直到有的人开始出去打工,有的人在家做起了小生意。
打工一般都是附近城里的建筑工地,小生意也是蒸个馍馍,磨个豆腐啥的,都是农民糊口的营生,没什么技术含量。
从出生到上初中,我的世界就是村里村外那点世界,巴掌大的天。唯一的两次进城,记忆都被一碗熬饼、一只烧鸡填满,剩下的就是徒步拉车10公里和骑自行车25公里。距离老远,热闹,有好吃的,成了我对城里最初的印象。
家里学校能读的课外书有限,除了几本连环画,只记得小学五年级时,在邻居大伯家里看了一本儿童版的红楼梦,后来看了电视剧才想起来曾经读过这么一本书。
其余所有的认知,大多来自大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后来有了称为“戏匣子”的收音机,才陆陆续续听了“瓦岗寨”“隋唐演义”“三侠五义”等一些评书。再后来,村里有了电视,西游记,霍元甲,才让脑子里的人物有了具体的形象。
这时候,我的世界还是巴掌那么大,眼睛还没有看到未来的样子。
学习对我来说也是按部就班,没有多少未来和理想的成分。不过,那时候的我,也许是村里人说的“脑瓜灵”的缘故,成绩还是不错的。
童年就这样在懵懂和打闹中过去,顺理成章进入初中,玩伴的增加也拓宽了自己一些认知,第一次接触到老师定义为“不良书籍”的武侠小说。因为多是盗版书籍,为了吸引读者,书里少不了有大段的“不可描述”,不长时间就风靡了整个校园。
那个年代,农村少年所谓的“性启蒙”,除了放羊老光棍讲的一些“黄段子”之外,就是这些坊间流行读物了。许多男生的第一次性冲动也是拜其所赐。
在初一那年,我遇见了一位给我影响和方向的老师,一位高中毕业的英语代课老师。他告诉我,初中毕业后一定要上高中、考大学,不要上中专、中师。当时我似懂非懂,没有任何命运前途的概念。不过,就因为这句话,第一次中考全校毕业生“全军覆灭”之后,距离录取线还差120多分的我,选择了择校复读,第二年以高于录取线1分的成绩,考上了县里唯一的公办高中。
上了高中的我,结交了更多的朋友,读了更多的书,心里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些许认识。将来“跳出农门”不再种地,成了我的第一目标,也不再附和其他同学“考不让大学就回去修地球”的玩笑话。
高中时代是一个人“三观”确立的关键期,也是人生成长成熟的关键期。我的阅读面除了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之外,开始接触青年杂志、人物传记和历史类书籍,《辽宁青年》《卡耐基成功之道》《牟其中传》是我印象最深的三本书,其中《辽宁青年》是每期必看的杂志。
这段时期,因为学业压力和初恋的失败,我一度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当时的中学生杂志上有很多读者来信一类的栏目,却也无法解答我的这种迷茫。那是一段极其苦闷的时期。我也曾写信给一位已经升入大二的堂哥。他在信中的开解和安慰依然无法让我走出消沉。
我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读书和写作。从学校图书馆和同学手中借阅了大量书籍,种类杂而乱,不过跟我当时的心境很像,好在有书陪伴,我的文科成绩还不错,尤其是作文,深得语文老师青睐,经常给我加小灶批改,并多次鼓励我向报刊投稿。
直到毕业,我的心仍像玻璃房子里的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方向,只有横冲直撞,四处碰壁,头昏脑胀。
觉得自己高考考砸那一刻,我心里突然萌生出一种悲壮:“考不上大学,我就去学习做沼气池,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农民企业家。”
这是上一个暑假自己听收音机,给自己找到的一条退路,或者叫出路。
如今想来,人在关键时期,能有一个明白人指点是多么的重要。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却无法给出任何指导,又是多么的无奈。错过了本该心无旁骛、奋笔疾书、刻苦用功的高中三年,收获的也只能是惨淡和悲苦。一个不入流的大专,成了我高中毕业之后的归宿,连高中毕业证都没有。
凭借自己的一点“脑瓜灵”,我在不入流的学校和就业后的小城里,也算是“瘸子里的将军”“鸡窝里的凤凰”,稍加努力勉强也能混碗饭吃。
读读写写也成了伴我至今的爱好。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读有关成功学的书,也开始接触基金投资和理财。这些没有“师傅领进门”,只能“修行在个人”,都是靠看书。我的体会是,要想弄通一门学问,就去把所有自己能找来的书都读一遍。
因为一次沉浸于读书而忽略了美女,让我邂逅了自己的爱情。同时也让现在的家庭成了闻得见书香的所在。曾经不赞成我无节制买书的妻子也加入了购书读书藏书行列。一双儿女没有超越常人的天分,唯一的欣慰就是爱上了读书。
人过中年天过午,就算是没有走上人生高处也要走向成熟。
有意无意中开始远离心灵鸡汤和畅销书,对于功利性和实用性强的书也不再热衷。我的读书兴趣开始转向,热衷于读一些原来从不曾涉猎的历史、经典、医药等国故类的书。后来才知道有很多同龄人如此。
人的一生有几个阶段,思想应该也是如此。对于爱读书的人,大抵更是如此。人生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读书尤其是。而思想的变迁成长也赖于此。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书更深沉的思想。此生无所撼,唯有爱读书。
一个人当养成和爱惜读书这个爱好,因为这是思想和灵魂的养料池。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短暂且艰难,而且越是最后越艰难,没有坚定的内心,没有有趣的灵魂,没有通透的脾性,如何精彩度过这一生?
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本身。读书的意义,却是让灵魂更有趣,让思想不浅薄,让余生更漫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