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难得能看场电影,尤其是在我们那样偏僻的农村,看电影那简直就是一场奢求的盛宴。
实在记不清小时候一年能看几次电影了,不,应该说是几年能看一次吧,反正脑海中有看电影的景象,但真感觉次数不多,少之又少,太少了,可能也就看过两次吧。那时候应该就叫“电影下乡”吧,反正对于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来说,那简直太神秘,太神奇。
只记得在知道晚上要放电影的消息后,全村男女老少,无论哪一家,无论多忙,都会在当天给自己放个假,准许自己较平时早些回家,早些吃过晚饭,把家里活收拾利索,换上一身干净衣服,再套上驴车,搬上家里的小板凳,在夜色的光芒下一甩驴鞭绝尘前行,忘了疲倦,忘了辛劳,每个人脸上都挂满喜悦之情,嗝嗝的笑声随着尘土洒满那颠簸不平的土路。
这种喜悦之情也就我们那个年代能体会,也就我们这些出身农村的孩子能体会。父亲拽着缰绳,坐在车前杠上,甩着驴鞭,嘴里吆喝着,小黑毛驴也是铆足了劲使劲拉着车车向前奔跑,赶超一辆又一辆别人家的车车,跟比赛似的。母亲和我们坐在车里被颠起又落下,东摇西晃的,全靠两支手抓紧两边的车栏(架)保持稳定。母亲虽然埋怨父亲把车赶得太快,但在这种欢快的气氛中也是忍不住和我们一起哈哈大笑。
到了放电影的地方,已经有好多人早早等候在那里了,在夜色下放眼望去乌泱泱一片,可以看见不停有人来回走动,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有拿上小板凳找位子的,驴车和驴车紧挨着,大人的谈话声、小孩的嘻闹声,幼儿的哭闹声此起彼伏,觥筹交错,形成一幅独特的交响乐,好不热闹。
在人们的中间位置空出一块不大不小的位置,放映员开始摆弄机器,当白色大屏幕上开始出现电影画面时,人们瞬间安静下来,等待的这一刻终于到来。先来的人们占了好位置,后来的人站在最后被前方站着的人堵住看不见,只能不停走动换位置,有的干脆就直接站在或坐在自家毛驴车上,孩子看不见的就被爸爸高高架在脖子上,正可谓千姿百态,一片和谐。
后来,村里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有了彩色电视机,直到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但还是忘不掉那个年代看电影的场景,这也是那个年代烙刻在我们身上的独特记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