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念及罗贝托·波拉尼奥,就会想到他笔下那些年纪轻轻的诗人们。他们逃学、吸毒、流浪、写诗,一贫如洗地在大地上游走,在城市间穿行,来去无踪,最后消失于荒野。
波拉尼奥笔下的人物,跟他本人的经历不无关系。波拉尼奥生于1953年,三岁就开始自学阅读。七岁的时候,写过一篇小说,讲述几只母鸡爱上了鸭子,令畜栏里的其他动物愕然不已。
他最早的文学记忆之一,是听母亲大声朗读聂鲁达的诗集《20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
他上学期间经常逃学,只为了读自己喜欢的书和写东西。他经常偷书,暗中跟踪自己钦佩的作家。
1973年,波拉尼奥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遭到逮捕。逃回墨西哥城后,他和好友推动了“现实以下主义”诗歌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
1977年,他前往欧洲,在巴塞罗那附近的海岸上打零工,洗盘子,或在酒店听差,在露营地当守夜人,或拾捡废品维生。他白天做苦力,夜里写诗,一直到1990年儿子劳塔罗出生,仍然一贫如洗。
1992年,波拉尼奥得知自己的肝病已经日趋恶化。考虑到所剩时日不多,这位已经四十岁但仍然默默无闻、一直以写诗为主的作家,决定集中精力于小说的创作。于是他把自己关在巴塞罗那附近的一间屋子里,整天足不出户地写作。
波拉尼奥于2003年去世,代表作有《荒野侦探》、《2666》和《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荒野侦探》甫一出版便引起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
《荒野侦探》写的其实是诗人和他们的生活,而不是一个侦探的故事。小说讲述由一群年轻人组成,号称本能现实主义的诗歌团体。该团体的领袖是墨西哥人乌里塞斯·利马和智利人阿图罗·贝拉诺。他们混迹墨西哥,后来又辗转于世界各地,过着流浪生活,是两个地地道道的落魄诗人。
小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十七岁诗人胡安·加西亚·马德罗的日记,记录他加入本能现实主义诗派的经过,以及诗派中其他诗人们的生活面貌;
第二部分是以蒙太奇手法拼贴而成,通过多人的口述,串联起诗人乌里塞斯·利马和阿图罗·贝拉诺漂泊不定的行踪。这些口述者,多多少少都与当年的本能现实主义团体有过交集;
第三部分,讲诉由于与帮派分子产生摩擦,年轻的诗人们带着妓女鲁佩开车逃难,顺便寻找已经销声匿迹多年的诗人之母蒂纳赫罗,直至他们自己也消失于荒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