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合作学习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代表人物有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沙伦博士与卡甘合作中心的卡甘博士等。斯莱文教授对合作学习的定义是:“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关于合作学习的要素的研究,主要有斯莱文教授的三因素论,卡甘博士的四因素论、约翰逊兄弟的五因素论,其中五因素论事目前公认的。包括五个因素: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交互作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加工。卡甘博士指出,如果合作结构没有体现基本的合作要素,那么它只是小组学习,而不是合作学习。
回想我们当时我参与的高效课堂小组学习,学生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水平,小组是基础,要求相互依赖、荣辱与共、休戚相关;但是有些小组的学困生老是拖小组的后腿,导致小组其他成员也慢慢放弃了小组的荣誉,不争取积分,到后来老师觉得课堂组织上废了力气不少,但是效果不明显,所以对高效课堂的热情逐步衰减,最后高效课堂暂停。这样看来我们当时没有促使学生开展真正的合作学习是主要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