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高声朗诵《告子章句上下》,其中对“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这句话颇有感触!人对外在的东西其实是比较在乎的,比如富贵、功名,如果不如别人,尤其是身边的邻居、同学、朋友,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压力,就会去想办法弥补,就会计较,就会难过,就会烦恼。反过来,自己的良心坏掉了,自己的内心涣散了,自己懒惰了,自己管不好自己了,倒是不感觉怎么样,自己也不觉得厌恶难过,说到底这就是主次不分,典型的“心不若人不知恶”。
原文如下: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大意是:
孟子说:“今天有一个无名指,弯曲申不直,既不疼又不妨碍事情,如果有办法可以将无名指申直,,我们就会不顾秦国或楚国遥远的路途前往,主要是因为无名指不如他人。手指头不如他人,我们感到痛苦厌恶;我们的良心不如他人,我们就不知道痛苦厌恶,这不是轻重主次不分吗?
个人看法:
像这样无名指申不直不如人就觉得难过厌恶的人不少。其实,如果自己只跟自己比较,没有什么厌恶的,无名指申不直,并不影响工作,也没有疾病和痛苦,这是手掌伸出来不好看,人家会笑话,如果仅仅怕人家笑话,就不顾遥远的路途以及昂贵的代价去解决,这样值不值?
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真的发现整容的人非常多,原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但是许多人觉得长相不如明星、不如网红、甚至不如邻居,心里很厌恶,于是不顾一切,花巨资前往韩国整形,希望能够整出一张所谓的明星脸。
尽管某些人通过整形,外貌也许的确发生变化,但是这个人的本性有改变吗?比如他的行事风格?他的道德品质?他的内在价值观念?他的生活习惯?是否真正得到根本改变?这就是问题!如果我们只是解决外在的表面不舒服的事情,没有认真去改变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与行事风格,对我们的人生其实起不到任何帮助的。
孟子说“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这句话的关键就是如何解决“心不若人”的问题,改造内心比改造外貌更重要,内在的环保决定外在的环保。外在改变内心没有改变,只是换汤不换药,内心的修养,内心的向善,内心的反思,内心的正能量才是解决我们人生最本质的问题。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85:心不若人不知恶
2018-8-17 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