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古代文化读书
三国人物——曹纯(不可复得的儒雅将才)

三国人物——曹纯(不可复得的儒雅将才)

作者: 月复几 | 来源:发表于2017-06-06 00:53 被阅读264次

曹纯(170年-210年),字子和,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麾下武将,曹仁之弟。曹纯是曹操部下精锐部队“虎豹骑”的统领者之一,因在平定北方的战役中颇有功绩,被加封为高陵亭侯。死后谥曰威侯。曹纯擅战,甚得人心,为人重纲纪,不失理智,好学问,敬爱学士,闻名天下。曹操:“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

曹纯

公元173年,曹纯的父亲去世,十四的曹纯便与一母同胞的兄长曹仁分家居住,后继承了其父的家业,颇为殷富,家中僮仆、宾客有上百人之多,但曹纯年纪轻轻便能以纲纪持家,督御仆从,管理偌大家业而不失条理,因此乡里人都认为其很有才干。曹纯崇尚学问,尊敬学问渊博的儒士,因此很多儒士都来投靠他,使曹纯的名声为远近所称颂。

中平四年(187年),曹纯年未弱冠即进入朝廷担任黄门侍郎,年仅十八岁。根据王粲《英雄记》所载:“纯纲纪督御,不失其理,乡里咸以为能。好学问,敬爱学士,学士多归焉,由是为远近所称。”很难想象,如此的一个儒雅之士竟会是日候曹操军中最强部队“虎豹骑”的第一任统领。

虎豹骑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虎豹骑”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根据王沈《魏书》所载:“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太祖难其帅。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由此可见“虎豹骑”的精锐程度是可以和高顺的“陷阵营”相提并论的。但是要注意这句“或从百人将补之,太祖难其帅。”说明“虎豹骑”虽然同样是百战之中磨练出来的,但是不同余高顺一手磨练出来的“陷阵营”,他们之中还有许多是从百人将中挑选出来的。而最终曹操任命了曹纯来督统这支部队,可见曹纯的将才之能是当时整个曹魏一族(这支部队是曹魏最强大的存在,所以自始至终,从曹纯首先接过统领“虎豹骑”的大旗到曹操亲自统领、再到曹休曹真这一辈,“虎豹骑”的统治权始终是在曹魏一族手中。)最拔尖的存在。(在曹纯这一辈,此时曹操最亲近的兄弟夏侯惇由于在至少讨伐吕布的战役中伤到一目,已经退居后方。故曹操是不可能再让他去统领这样一支具有与“陷阵营”相同性质的强兵的。而具有“天人”之称的曹仁其实更具帅才之能,从曹操赤壁战败之后将防备刘备、孙权的重任交给曹仁,而曹仁也不负重望的挡下了孙刘联军的不断进攻为曹操争取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就可以知道曹操是非常清楚曹仁统帅大部军团作战的能力的。相比之下,能与曹纯争锋的只有夏侯渊一人,但是最终曹操还是选择了曹纯,可见曹纯的人格魅力是他能统领这支部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祸乱京师,曹操逃到陈留,二十岁的曹纯于是跟随曹操到襄邑募兵,从此开始了追随曹操征战的戎马生涯。

建安十年(205年),曹纯以议郎的身份作为司空曹操的参军,曹操以袁谭负约为名,率军进攻袁谭据守的南皮城,此役曹纯督帅虎豹骑跟随作战。(在此之前的官渡之战,曹操曾经率领五千步骑奇袭乌巢,烧其辎重,这时“虎豹骑”应该已经建立起来且在曹纯的带领下参与了此场战役。官渡之战时曹操军中可谓倾尽全力,甚至于连负责押运的粮草李典都是带着族人一同上阵。而在史书中却未曾记载曹纯有否参与此战,这是极不合理的。所以有很大的可能是曹操已经将“虎豹骑”选拔出来了,而且作为对付袁绍的奇兵,一直密不公开,或许这才是史书中为何没有曹纯是否参与官渡之战记载的原因。)

袁谭不愿坐以待毙,遂出兵迎敌,曹军接战后伤亡甚多,损失很大,因此曹操意图暂缓进攻。曹纯的将才之能也在此了体现出来,他向曹操劝道:“今日我方千里奔袭以趋敌,如果不能彻底消灭敌人而就匆匆退兵的话,必然会折损军威;况且我们已经孤军深入,难以持久作战。现在敌人因为暂时的胜利而开始骄傲大意,我军则因进攻受挫而变得谨慎小心,以谨慎小心的我军对阵骄傲大意的敌人,我们一定可以获得胜利。”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督师加紧进攻,最后袁谭果然被击败,后被曹纯的部下斩杀。(袁绍已死,曹操此时已是群雄中最强的存在,所以曹纯的“虎豹骑”也就没了保密的必要,理所当然的在此登上三国舞台。而且从记载所述“虎豹骑”竟然能够攻坚城池,可知这支部队擅长骑射,战力强悍。)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在白狼山与乌桓的数万精锐骑兵相遇。曹操果断下令迎战,任命张辽为先锋,以曹纯率领虎豹骑跟随张辽冲击乌桓军阵,乌桓骑兵无法抵挡,被击溃后逃窜。蹋顿单于及其他首领被“虎豹骑”抓获斩杀。(逍遥战神的唯一一次北线作,也出现了“虎豹骑”的身影。其实大胆的想一下,或许“虎豹骑”中就有尚存的“陷阵营”老兵也说不定,毕竟“虎豹骑”很可能就是曹操受高顺的“陷阵营”启发后所组建的部队。)曹军趁势追亡逐北,迫使敌军二十万众投降。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纯随曹操南征荆州,曹纯率领虎豹骑五千,以日行三百里(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有了双边马蹬,只是或许由于材料是木制或其他原因才一直没有实物被发掘出来,不然很难想象一支骑兵是如何在如此高强度行军后还能作战的。)的速度在长坂追上刘备部队,抓到了刘备的两个女儿并缴获了辎重无数,收降了刘备军的离散士兵。(曹纯在这里未能成功追捕到刘备,有两个原因:一是高强度行军之后,即使强如虎豹骑也难以再行成冲锋之势,而且这时的刘备身边可是有赵云、张飞、陈到以及很有可能已经开始组建的白毦兵护卫着。第二个原因就要由曹操来背锅了,当初曹操在攻打陶谦时曾下过一条命令:“围而后降者不赦”,这一命令虽然对于火速平定乱世有一定震慑作用,但是在当时这条命令给曹操军队在未曾平定的地方还是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虽然在建安十六年,经过程昱的劝谏,这条命令最终被废除。但是那是三年之后的事,所以在刘备南逃的过程中,途中是有许多跟随的百姓的。而曹纯这样一位儒雅将才,是不可能直接无视众多百姓直接践踏过去的。这或许也是曹纯始终未能追捕到刘备的原因。)之后曹纯随曹操占领了江陵,赤壁兵败后返回了谯郡。

而长坂追击也成了曹纯这为儒雅将才的绝唱之地,长坂之战后两年,建安十五年(210年),曹纯去世。当时有司官员向曹操请示选任何人代替曹纯,曹操道:“像曹纯这样的人才是无法再次得到的,谁又能与他相比!难道我不能直接担任虎豹骑的统帅吗?”此后一段时间虎豹骑由曹操直领。(其实并非真的无人能统领这支部队,只是在曹操眼里,曹魏一族再也找不出像曹纯那样能够使天下第一骑“虎豹骑”心服口服的统领了。)

魏文帝曹丕即位后,追谥曹纯为威侯。

纵观曹纯一生,十三、四岁便以儒雅之风而闻名当世,二十余岁便投身军旅之中,带领三国第一骑“虎豹骑”征战十余年未曾一败。但是在陈寿所作的三国志中被了了数语带过,而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也只是在第五十一回作为兄长曹仁的部下打了一波酱油便再未出现过。

正是如此,才导致他相较于曹仁、夏侯兄弟等人声名不显,不为世人所熟知。他的英魂不应被遗落在历史的角落中,应当与“虎豹骑”的英魂们为人们所熟知。

【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笔者,笔者会不定时更新文章,与大家一起了解那段群星璀璨的历史。同时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提出你们的建议与想法,笔者会和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学习。】

相关文章

  • 三国人物——曹纯(不可复得的儒雅将才)

    曹纯(170年-210年),字子和,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麾下武将,曹仁之弟。曹纯是曹操部下精锐部队...

  • 读《三国志》“将才”文聘

    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文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他对于刘表十分忠诚、羞于投降,后来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投降了曹...

  • 曹仁名气不大,为何却深受曹操的重视?他到底有何能力?

    在三国演义中的将才曹仁似乎被遮盖了光芒,事实上历史上的曹仁真的还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刚开始他跟着曹操南征北战,曾...

  • 读《三国志》虎豹骑—曹纯

    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曹纯是虎豹骑中的一员勇将,他总是冲锋在前,勇力无双。对曹纯有如下的记载: 虎豹宿卫,立斩...

  • 评《三国演义》人物之曹操

    李俊宇180719 评《三国演义》人物之曹操 曹孟德算得上是《三国演义》中的“大明星”了。作为魏国的重要人物,曹操...

  • 第三章私谈

    很快宴会就结束了,曹矩凭着自己对三国人物的了解把三国中几位重要的人物如郭嘉、荀彧、司马防等人都默记心中,心想这些人...

  • 曹操:真乃大英雄也

    三国时期,不可不提的一位人物,曹操,曹丞相,无论是在三国演义中还是史书典籍上,曹操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说,在...

  • 读书打卡

    潘雨馨,11月6日,读书打卡第24次,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第341-351页,本章讲述的主要人物是曹植,曹植是三国时...

  • 古代女子与情人幽会,是否一定自带枕头?有何特殊用途?

    古代女子与情人幽会,往往是自带枕头的。 三国时期的曹植七步成诗,才气逼人,世人只有仰望的份。如此不可多得的人物,却...

  • 也话三国

    也话三国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将才谋士众多:曹操、刘备、孙权、诸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国人物——曹纯(不可复得的儒雅将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zw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