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电影
盘点:21世纪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2000年篇」

盘点:21世纪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2000年篇」

作者: JuneLim | 来源:发表于2019-12-19 16:00 被阅读0次

    我个人算不上是资深影迷,无法做到对电影诞生以来的所有经典如数家珍。虽然没有统计过,但印象中我的阅片库里,21世纪以后的电影似乎占据多数。那么索性做一个新世纪电影的盘点。

    不过,大命题总让我有些恐惧,所以还是要缩小范畴,以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为主题,按照电影上映时间的顺序,试图梳理出一个名单。

    踏入新世纪已经20年了,这份名单可能会稍微长一点,所以决定分批来分享,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把名单更新完,算是自己给自己定下的一个无聊的任务。

    话不多说,以下就从2000年的电影开始。

    马大三

    《鬼子来了》

    我要是你的爷,你就是我的孙,你咋地也不能是我的儿啊。

    第一位是《鬼子来了》里姜文饰演的马大三。

    《鬼子来了》并不是英雄电影,因此马大三也不是那种力挽狂澜的设定,不过他身上的特质我们并不陌生,耿直、愚昧、善良、贪财,一个普通农民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他都有。

    过去看到的抗战影片多数都是宏观视角,或者是军队的视角。《鬼子来了》则一直是以普通老百姓的视角来看待这场战争。

    在马大三心里,大概是家大于国的。

    他被枪指着头,被迫答应关押一个日本兵和一个翻译官,是出于自保,后来把俘虏送回日军军营换取粮食,是想要获得一时之温饱。

    农民与鬼子

    村子被屠后,单枪匹马闯进战俘营找日军报仇,也完全是为了亲邻,没有高大全的情怀。这符合一个普通农民的真实想法。

    影片固然对残暴日军进行了批判,与此同时也在思考着我们的国民性,在这点上或许是想要追随鲁迅先生的方向。

    马大三等人的愚昧,使得他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与虎谋皮。

    关于马大三的思考是对世人的一种警醒,尤其在当今民族自尊心逐渐演变为“民族玻璃心”的情况下,更需要自我批判的精神来保持清醒。

    有些影视作品似乎将百姓描述得过于传奇,这是否是另一种程度上的“美化战争”呢?

    NJ

    《一一》

    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真的没那个必要。

    第二位是《一一》里吴念真饰演的NJ。

    第一次看《一一》的时候还在上学,无法从电影中获得“延长三倍生命”的体验。工作后每次重温,都觉得NJ这个人物实在太戳心了。

    NJ内心是个理想主义者,其外在表现,至少是在他人的眼里,就是所谓“老实人”。他仍在相信着某些原则,可是现实环境逼着他把这一切压抑下去。

    他考大学时选的专业是家人和女友期望,而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公司的合作伙伴,每次在做一些“不老实”的勾当时都会把他排除在外,最后他自己也放弃抵抗,选择置身事外。

    客户与知己

    他看到丈母娘昏迷,甚至还有些羡慕她,可以不再面对世界。

    如果他足够坚持原则,按照自己心中所想去做,结果会不会有所改变呢?杨德昌巧妙地安排了一段日本之旅给NJ,延长了他一倍的青春,让他“再活一次”。

    NJ得到的答案是“真的没有那个必要”。重头再来,不过是第二次面对懦弱的自己。

    我不大愿意把《一一》奉为神作,因为这样感觉它离我很遥远,而我之所以会被NJ这个角色所触动,正是因为他离我很近。

    周慕云与苏丽珍

    《花样年华》

    如果我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

    第三位实际上有两个人,是《花样年华》里梁朝伟饰演的周慕云,和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

    这两位同是天涯沦落人,影片在剧情和摄影方面,都做出了一种对称的效果。比如一开始搬家的时候是两家同时进行的,一会是周慕云这边拿错了东西,一会是苏丽珍这边摆了乌龙。

    我之前分享过他们第一次约饭的片段,在拍摄对话的时候,影片使用了大量的镜像构图,让他们在同一时间里证实自己被绿了。最后两个人的挣扎和分离后的辛酸,也是一式两份的。

    周先生与陈太太

    除了那种欲说还休的暧昧之外,这种对称的结构也体现出某种中式美学的特色,就像古典诗歌里的对仗。因此在这里将两人并列作为一例。

    周慕云和苏丽珍的情感始于矫情,一半是报复,一半是欲望。他们究竟有没有越轨,影片只留下了苏丽珍一句“我今晚不想回家”作为线索。

    可以确定的是,两人度过了一段花样的年华,这段时光在道德的牢笼下无疾而终,最后就像片尾字幕说的那样,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

    有趣的是,成为经典之后,《花样年华》与观众的关系,也同样隔了一层幕布或是电子屏幕,无法穿透。

    崔明亮

    《站台》

    我是文艺工作者,不干那活。

    第四位是《站台》里王宏伟饰演的崔明亮。

    这个角色一开始可能会令现在的观众反感,因为他所追求的新时髦是现在“过时”的东西,而他却将这些作为武装自己的武器。

    但只要阅历足够,总会经历时代变革,这时候就会开始对崔明亮的遭遇产生共情。

    崔明亮在现实里处于社会的底层,因此他用新时代的东西来包装自己,让自己的思想“高高在上”。

    最适合包装思想的就是文艺作品。遇到现实的打击,他会用“我是文艺工作者,不干那活”来回击。

    火车与水壶

    可是他对待文工团的工作,其实也并不认真。或许他内心追求的根本就不是文艺,而是能登上那列他从未坐过的火车,离开这个鬼地方。

    遗憾的是火车对他来说只存在于文艺作品里,在现实中他只能目送火车离去,最后,他只能在睡梦中倾听如同汽笛轰鸣的水壶声。

    自认走在时代最前端,却没能抓住时代,崔明亮到了还是“干了那活”,回到故乡,娶妻生子,从一个小镇青年变成小镇中年。

    这其实也算不上悲剧,只是当中似乎暗含着一声叹息,这辈子大概是没有机会登上那列火车了。

    玛莲娜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我是个寡妇,我跟他有什么关系。

    压轴的这位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莫妮卡·贝鲁奇饰演的玛莲娜。

    玛莲娜在电影中的设定比较接近一个花瓶,台词极少,出现时的镜头对她的肉体进行了极致的审视。

    但这不代表这个角色的塑造是失败的,导演托纳多雷就是要在观众面前把一个原本无罪的花瓶摔碎。

    小男孩雷纳多最初对玛莲娜的爱,就像古希腊的皮格马利翁爱上自己创作的雕像,或者是《天龙八部》里段誉爱上神仙姐姐一样,始于外在。

    雷纳多对玛莲娜的众多意淫片段里,玛莲娜一直是花瓶角色,负责美艳,以及等待他来救援就好了。

    痴儿与花瓶

    但雷纳多是个痴儿,所以才会“心无旁骛”地追随着她,继而对她有了内在的价值观判断。这种判断肯定是夹杂着主观偏差的。

    有时候会忍不住假设,如果玛莲娜确实把村里的男人睡了个遍,雷纳多会不会用自己的痴情为她编织理由呢?这其实是对自己的拷问。

    玛莲娜不只是一个观赏物,也是一面镜子。

    在她面前,许多人都需要伪装,有些人,比如律师,会在见玛莲娜之前喷香水,增加自己在镜子面前的观赏值,另一些人,比如村民们,则通过批判她的人格来将自己伪装成一个道德高尚者。

    这么看来,玛莲娜是镜子没错,不过她更像是人性的照妖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盘点:21世纪令我印象深刻的角色「2000年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am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