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闽越王郢兴兵击南越边邑;南越王守天子约,不敢擅兴兵,使人上书告天子。于是天子多南越义,大为发兵,〔为,于伪翻;下同。〕
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农令韩安国出会稽,〔大农令,本秦之治粟内史也,汉初因之;景帝中六年,更名大农令;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
击闽越。
闽越王郢发兵进攻南越国的边境城邑,南越王遵守武帝的约定,不敢擅自发兵,派人向武帝上书告急。因此,武帝很赞赏南越王的忠义,调集大批军队去援救南越,派大行王恢率军从豫章郡出发,派大农令韩安国率军从会稽郡出发,合力进攻闽越。
淮南王安上书谏曰:"陛下临天下,布德施惠,天下摄然,〔孟康曰:摄,安也,奴协翻。〕
人安其生,自以没身不见兵革。今闻有司举兵将以诛越,臣安窃为陛下重之。〔师古曰:重,难也。〕
淮南王刘安上书劝阻说:“陛下统治天下,推行德政普施恩惠,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专心地从事自己的产业,自认为一生不会见到战争。现在听说有关官员将要率兵去进攻闽越,我刘安私下替陛下感到担扰。
越,方外之地,剪发文身之民也,〔晋灼曰:淮南王云:越人劗发。张揖以为古剪字。师古曰:劗,与剪同,张说是也。应劭曰: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欲不见伤害。〕
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与受正朔,〔与,读曰预。〕
非强勿能服,威弗能制也;以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也。〔师古曰:地不可居而民不可牧养也。〕
自汉初定以来七十二年,越人相攻击者不可胜数,〔胜,音升。〕
然天子未尝举兵而入其地也。臣闻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处,昌吕翻。服虔曰:竹丛曰篁。师古曰:竹田曰篁,音皇。〕
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昧,暗也;言多草木也。〕
中国之人不知其势阻而入其地,虽百不当其一。得其地,不可郡县也,攻之,不可暴取也。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师古曰:间,中间也,或八九百里,或千里也。〕
险阻、林丛弗能尽者;〔师古曰:不能尽载于地图也。着,竹助翻。〕
视之若易,行之甚难。天下赖宗庙之灵,方内大宁,戴白之老〔师古曰:言白发在首。〕
不见兵革,民得夫妇相守,父子相保,陛下之德也。越人名为藩臣,贡酎之奉不输大内,〔贡者,以土产之物来贡也。酎者,三重酿醇酒也;味厚,故以荐宗庙也。汉制:于正月旦作酒,八月成,曰酎。酎之言纯也,八月尝酎于太庙,诸侯王各出金助祭,所谓酎金也。大内,都内也,国之宝藏。班表,治粟属官有都内令、丞。言越国僻远,既不输土贡,又不输酎金于中国,得其地无益也。酎,直又翻。〕
一卒之奉【章:乙十一行本"奉" 作"用";孔本同。】不给上事;〔给,供也。〕
自相攻击,而陛下发兵救之,是反以中国而劳蛮夷也!〔师古曰:疲劳中国之人于蛮夷之地。〕
且越人愚戆轻薄,〔戆,陟降翻。〕
负约反覆,其不用天子之法度,非一日之积也。〔师古曰:积,久也。〕
壹不奉诏,举兵诛之,臣恐后兵革无时得息也。
“越人生活在中原之外的土地上,是剪断头发、在身上刺刻花纹的野蛮人,不能用礼义之帮的法度进行治理。早在当年夏商周三代最强盛的时期,胡人和越人都不受中原的统治,并不是三代王朝的国势不能征服他们,也不是三代王朝的军威不能克制他们,而是因为三代王朝认为越人的土地无法居住,越人野蛮无法统治,不值得烦劳中原王朝。自从汉朝初定天下以来,七十二年间,越人自相攻击的事件,数都数不过来,但是天子从来没有发兵进入越人居住区域。我听说越人没有城池村庄,而生活在山谷溪流之间,丛林密竹之中,习惯于水上战斗,擅长划船行舟,地形复杂,草木丛生而且有许多河流险阻;中原地区的人不了解当地的地势险阻而进入其境内,即使一百个人也抵不过一个越人。占领了他们的土地,无法设置郡县进行统治,进攻他们,又不能迅速取胜。从地图上看,越地的山川河流屯兵要塞相距也不过只有几寸的地方,而实际距离却有几百里千里。国家依赖祖宗神灵的保佑,全境安宁,白发苍苍的老人没有见过兵器甲仗,百姓得以夫妻相互厮守,父子相互保养,这都是陛下恩德。越人名义上是国家的藩属国,实际上不向朝廷缴纳任何贡品和酎金,不为朝廷负担一兵一卒的徭役;他们自相攻击,陛下却派兵援救,这是反过来为了野蛮人而使中原遭受疲劳困苦啊!况且越人遇笨鄙薄,违背盟约,反复无常,他们不遵守朝廷的法度,并不是一天一日如此,而是由来已久。如果越人一不奉行皇帝诏令,就发兵进攻他们,我恐怕以后的战争没有停止的时候了。
间者,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比,毗至翻。如淳曰:淮南俗卖子与人作奴婢,名曰赘子,三年不能赎,遂为奴婢。师古曰:赘,质也。一说云:赘子者,谓令子出就妇家为赘婿。〕
赖陛下德泽振救之,得毋转死沟壑;四年不登,五年复蝗,民生未复。〔年复,扶又翻;未复,如字。〕
今发兵行数千里,资衣粮,〔师古曰:资,犹赍也。〕
入越地,舆轿而隃领,拕舟而入水,〔轿,竹舆车,江南人又谓之篮舆。领,山岭也。不通舟车,故用肩舆以行。轿,旗妙翻。拕,音他,曳也。〕
行数百千里,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谓水道多巨石,船行上下,皆与石相击触也。〕
林中多蝮蛇、猛兽,〔应劭曰:蝮蛇,一名虺。蠚,螫也,螫人手足,则割去其肉,不然则死。师古曰:尔雅及说文皆以为蝮即虺也,博三寸,首大如擘。而郭璞云:各自一种蛇,其蝮蛇,大头,细颈,焦尾,色如绶文,文间有毛似猪鬣,鼻上有针,大者七八尺,一名反鼻,非虺之类也。以今俗名证之,郭说得矣。虺若土色,所在有之,俗呼土虺。其蝮惟出南方。蝮,敷福翻。〕
夏月暑时,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欧,吐也。泄,利也。师古曰:泄,以制翻。属,之欲翻。〕
曾未施兵接刃,死伤者必众矣。前时南海王反,陛下先臣使将军间忌将兵击之,〔文颖曰:先臣,淮南厉王长也,间忌,人姓名也。师古曰:淮南王传作"简忌",此本作"间",传写字误省耳。左传有鲁大夫简叔。〕
以其军降,处之上淦。〔班志,豫章郡有新淦县。应劭注云:淦水所出。上淦,盖淦水之上流也。降,户江翻。处,昌吕翻。淦,音绀,又工含翻。〕
后复反,会天暑多雨,楼船卒水居击棹,〔师古曰:言常居舟中水上,而又有击棹行舟之役,故多死也。复,扶又翻。〕
未战而疾死者过半;亲老涕泣,孤子啼号,〔号,户高翻。〕
破家散业,迎尸千里之外,裹骸骨而归。悲哀之气,数年不息,长老至今以为记,曾未入其地而祸已至此矣。〔曾,才登翻。〕
陛下德配天地,明象日月,恩至禽兽,泽及草木,一人有饥寒不终其天年而死者,为之凄怆于心。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霑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师古曰:晏,晚也。言有兵难,故边城早闭而晚开也。为,于伪翻;下同。〕
朝不及夕,〔师古曰:言忧危亡不自保也。〕
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最近,连续几年收成不好,百姓要靠出卖爵位、让儿子充当赘婿换回钱财维持生活。仰赖陛下的恩德救济百姓,百姓才得以不饿死在流亡途中;前年歉收,去年又闹蝗灾,百姓的生活没有恢复正常。现在调兵远征数千里之外,应征的人,自带衣物粮食,进入越人居住地区,抬着轿子翻越山岭,拉着船在水中跋涉,远行数百里甚至上千里,河两岸是繁密的树林和丛生的乱竹,船在河中上下行走,经常撞在石头上;树林中有许多蝮蛇、猛兽,夏季炎热之时,上吐下泄以及霍乱等瘟疫接连不断,不必等到交战,死伤的人必定就很多了。前些时期南海王反叛,陛下已去世的臣子、我的先父派遣将军间忌率军进攻他们,南海王率领他的军队归降,就把他们安置在上淦地区。后来他们再次叛乱,正是暑热多雨季节,前来平叛的楼船水军将士长期居住在水面上,还要划桨行船,有一大半的人还没有交战就死于疾病;年迈的父母流泪,幼小的孤儿哭号,变卖所有家财产业,到千里之外,去接亲人的尸体,肉已不存,只好包裹骸骨返乡。那种悲痛哀伤的气氛,持续几年没有消失,老人们至今记忆犹新,当时还没有进入越人的居住地区,就造成了如此巨大的祸害。陛下的仁德如同天地一样广大,英明如同日月高照,恩惠施加到禽兽和草木,如果有一个人身受饥寒没有安享天年而死,陛下就为此而心中惨悲伤。现在境内没有任何不安的现象,连犬吠的惊吓都没有,却使陛下的士兵丧生,尸身暴露原野,鲜血浸染山谷。边境的百姓因此在下午早早关闭城门,上午很晚才敢打开城门,这样每天早上还要为晚上能否平安无事而担忧,我刘安私下替陛下觉得此事应该三思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