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静心打卡D4/R58(每轮7天·第58轮第4天/总第402天),动态静心+无边无际静心+索菲旋转,完成✅,暨简书码文打卡D1061天。➡️
磨难就像刀子,握住刀柄就可以为我们服务,拿住刀刃则会割破手。
——詹姆斯·罗塞尔·罗威尔(James Russell Lowell),《文学评论》(Literary Essays)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2264/1254c4a45790d71b.png)
今天一起来读美国情绪复原力方面的专家 琳达·格雷厄姆(Linda Graham)的这本《心理韧性》。 以下是关于心理韧性的定义与功能——
【心理韧性】,也就是审时度势、顺其自然,以及从逆境中复原的能力。
现代医学告诉我们,心理韧性是大脑中发育成熟、功能良好的前额皮质(prefrontal cortex)的行为功能之一。无论我们面对的是一系列小烦恼还是大灾难,心理韧性都是可引导、可习得、可恢复的。
作者在书中对于【神经可塑性】的阐述,同样让人颇有启发——
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所有能够推动和增强心理韧性的优秀特质,比如临危不乱的冷静、处变不惊的清醒、审时度势的灵活、善于取舍的明智以及顽强不拔的坚忍,所有这些能力其实都是与生俱来的,它们是在大脑进化时便深植于其中的。
正是由于神经可塑性,大脑可以在我们的一生中随机应变地创造新的反应模式。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成年人的大脑是稳定的,但其功能却是流动且可塑的,而不是僵化或固定的。大脑可以不断生长出新的神经元,并在新的脑回路中连接这些神经元,在记忆和习惯的新神经网络中嵌入学习到的新内容,并在需要时自动接入这些神经网络。
神经可塑性意味着我们需要的所有心理韧性都是可习得、可恢复的。
在我看来,人们随时都可以选择学习、改变和成长,因为大脑永远具备这样的能力,始终为学习、改变和成长保驾护航。
让我们大脑的反应灵活性时常失灵的原因,来自以下4种体验——
1.幼儿时期的互动与依恋制
2.反应灵活性没有发育成熟
3.不幸的童年经历或创伤
4.突发变故
谈到恢复心理韧性的部分,作者认为——
通过专注于这种体验,你激活或“点亮”了保存着这种体验的神经网络,包括视觉图像、身体感觉、情绪起伏,以及当时和现在对自己的认知与再认知。这种神经网络的重启就是重新制约的关键。
“休息状态”的大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活跃,不仅仅是某个特定区域,而是整个大脑都活跃非凡。这种状态被称为大脑活动的默认网络模式(default network mode):当我们不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一项任务而忽略对大脑的指令时,大脑会自行启动,运作自己想要操作的事情。但我们恰恰可以利用这个模式来解除旧制约。
当你能够熟练地掌控大脑的注意力时,也可以学会根据需要分散注意力,大脑就可以在前额皮质的监控之外随心所欲地漫游,一旦你发出指令,大脑的注意力还可以在一瞬间就重新集中起来。
在默认模式网络下,大脑会创建自己的关联和连接,以全新的、有时非常富有想象力的方式连接神经突触。这种解除制约的过程会让我们生出深刻的【直觉智慧】,本书中的练习对于获得这种智慧颇有助益。
当我们懂得运用这些方法,在面对困难的体验和反应中激发出更大的心理韧性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方法有效改变大脑,我们都可以成为一个能够学会应对困难、失意甚至灾难的人。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无论在多么贫瘠的土壤里,都能顽强地开出花来。
我不害怕风暴,因为我正在学习如何乘风破浪。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Louisa May Alcott),《小妇人》(Little Woman)
我是水沐,在最近的开卷过程中,越来越发现沉浸其中的乐趣,真真如遇颜如玉、黄金屋般的一程程相遇,甘之若饴。包括有时明明觉得已有想越过翻译、去生抠原著的情绪时,也仍能耐下心来,减除干扰,从而拾获金黄饱满的麦穗。
包括今天尚未背熟的【诵读】打卡《道德经》C2/81——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2264/5819fcd7b8acdee1.png)
第二章 有无相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那也没关系,【诵读】打卡完毕,再默再记就好。无谓放弃,灵活应对,继续加油!✊✨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2264/6aa40eeb8b7b42dc.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