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抗击匈奴的英雄,西汉名将。
王昌龄在《出塞》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中“飞将”即指“飞将军”李广。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感叹李广未能封侯背后的命运。
这里我们从李广难封来谈谈他的情商智慧。
首先,李广的情商优点很明显,爱兵如子。
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禄二千石的官,家里没有多少多余的财物,始终不谈购置家产的事,深得官兵爱戴。李广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军遇到缺水断食之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对士兵宽缓不苛,这就使得士兵甘愿为他出死力。
但李广的短板也很明显,从两个故事来看看情商的另一面。
第一个故事:成语:霸陵醉尉
形容失官之后受人侵辱。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因未能实现打击匈奴的战略目标,被迫闲居在家几年,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他们经常到南山中射猎。有一天,李广带着一名骑士,跟别人在乡间饮酒。回来时走到霸陵亭,霸陵尉喝酒醉了,呵斥阻止李广。李广随从骑士说:“这是前任的李将军”。霸陵尉就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行,何况是前任呢!”就把李广扣在霸陵亭住了一夜。不久,匈奴人入侵杀了辽西太守,汉武帝召见李广,任命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当即请求派霸陵尉和他一同去,霸陵尉一到军中就被李广找理由斩杀。他也向皇帝陈述了杀霸陵卫的理由,但是
武帝将李广斩杀霸陵尉定性为“报忿除害,捐残去杀!
第二故事:成语:迷道自尽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由定襄、代郡出击跨大漠远征匈奴本部,李广几次请求随行,汉武帝起初以他年老没有答应,后来经不起李广请求,同意他出任前将军。
汉军出塞后,卫青捉到匈奴兵,知道了单于驻地,就自带精兵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东路迂回绕远,而且缺乏水草,势必不能并队行进。
李广就请求说:“我的职务是前将军,大将军却命令我从东路出兵,况且我从少年时就与匈奴作战,至今才得到与匈奴对阵的一次机会,我愿做前锋,先与单于决战。”卫青曾暗中受到汉武帝警告,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让他与单于对阵,恐不能实现俘获单于的愿望。
当时公孙敖刚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卫青出征,卫青也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李广调开。李广也知道内情,所以坚决要求卫青改调令,卫青不答应,命令长史写文书发到李广的幕府,对他说:“赶快到右将军部队中去,照文书上写的办。”
李广不向卫青告辞就启程了,后未能斩杀单于,而李广因迷路甚至未见到敌人踪迹。
后卫青派长史送给李广干粮和酒,顺便向李广询问迷路情况,卫青要给汉武帝上书报告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卫青派长史急令李广幕府人员前去受审对质。
李广说:“校尉们无罪,是我迷失道路,我现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到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军中将士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李广否,不论老少都为之落泪。
从这个两个小故事可以管中窥豹,从情商角度来做些分析,李广不善表达,说话往往比较直接,有傲气也有傲骨,在面对挫折和欺辱的时候就有可能让情绪战胜理性,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对我们启发也同样重要,命运赋予我们的,我们最好的选择是用客观心去面对,分析事实背后的证据,客观应对,找到更好的应对方式,我想,这才是在职场和生活中应该秉承的情商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