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随园诗话》(520)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0-04-10 19:00 被阅读0次

补遗卷五(八) 【原书补遗卷五·五五】

余少时游吴山,见道士才八九岁,踞案上,与五六十翁下棋,辄胜。心怪而问之。或曰:“此天生次国手也。”姓,名,字仲举。此后,余官京师,与道士别六十余年矣。今年游吴山,道士亦白发苍苍,出诗见示。《寄张处士》云:“闻说先生负郭居,小桥曲巷路何如?稻花蟹大客常满,竹叶酒香诗有余。九月山中秋水落,三年海上雁声疏。知君自是神仙裔,何日来看玉局书?”有道士名真濂者,来访之,赠句云:“花影不愁双履破,江光都被一窗收。”《咏棋》云:“始交犹两立,既接不俱生。”余谓此二道人俱善弈,又工诗,亦奇。

吴山,在浙江杭州市西湖东南。山势绵亘起伏,伸入市区,左带钱塘江,右瞰西湖,为杭州名胜。春秋时为吴西界,故名。或云以伍子胥故,讹伍为吴。又因此山有子胥祠,遂称胥山。五代吴越中时(一说宋代)山上有城隍庙,故亦称城隍山,今通称吴山。王昌龄《留别岑参兄弟》诗:“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苏轼《卜算子》词:“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

钱选,字仲举,道士。(资料缺)

负郭,亦作“负廓”,汉语词语。谓靠近城郭。

玉局,汉语词语。释义:1、棋盘的美称。李商隐《灯》诗:“锦囊名画揜,玉局败碁收。”2、道观名,在四川成都。《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蜀主诏於玉局化设道场。”胡三省注:“玉局化在成都。彭乘《记》曰:后汉永寿元年,李老君与张道陵至此,有局脚玉床自地而出,老君升坐,为道陵说《南北斗经》,既去而坐隐,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3、苏轼曾任玉局观提举,后人遂以“玉局”称苏轼。

陈真濂,清代道士。(资料缺)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道人善弈且工诗,袁枚称奇。为何?因为在一般人眼里,棋术超乎寻常者,必定沉迷于此道而无暇旁顾,两者俱佳,殊为难得。简单查了查资料,诗歌里描写下棋的不少,诗人爱好下棋的也有,但能够称为棋手而又是诗人的,没有发现。不过,我觉得,在这两个领域都做到顶尖的人可能没有,而善弈且工诗的人还应当是不少的。棋手下棋时的思维方式,或许也可以作为我们创作诗歌的借鉴。我试着把下棋的思维过程与作诗做了个比较,不奢求绝对正确,权当一个小探索。1、当对方走子后,要分析对方的走子意图是什么。犹如作诗的“审题”;2、该你走棋时,要先分析自己有几种走法。棋是千变万化的,你要用“横向思维”,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寻求对策。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许多妙手往往隐藏在认为简单和认为不可能的着法之后的。”犹如作诗时的构思、谋篇,多种角度、多个写法,比较之后确定从何处切入。有些看似大俗的简单写法,或许有奇效;3、初步确定自己的走法后,则要用“纵向思维”,分析对方的多种应法,认为不可能的也要大略看一下,可防止漏算。认为对方可能走出的应着,要先算简单的后算复杂的,这样可减少时间和精力的消耗。这犹如作诗的精思,从某个点切入之后,怎样才能做到句顺意畅,不落俗套;4、要走一步看一步,切忌连走。因为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往往前几步已计算过的变化,会使你迷在其中,从而产生错误。犹如作诗时在一气呵成之后的修改,要敢于断掉原来的“气”,重新寻觅更加美妙的词句篇章。

相关文章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硬读《随园诗话》(520)

    补遗卷五(八) 【原书补遗卷五·五五】余少时游吴山,见道士才八九岁,踞案上,与五六十翁下棋,辄胜。心怪而问之。或曰...

  • 硬读《随园诗话》(9)

    六 《随园诗话》原文: 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

  • 硬读《随园诗话》(3)

    卷一 一(上)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

  • 硬读《随园诗话》(2)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袁枚(1716-179...

  • 硬读《随园诗话》(5)

    二 《随园诗话》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

  • 硬读《随园诗话》(4)

    卷一 一(下) 《随园诗话》原文: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

  • 硬读《随园诗话》(7)

    四 《随园诗话》原文: 于耐圃相公,构蔬香阁,种菜数畦,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

  • 硬读《随园诗话》(6)

    三 《随园诗话》原文 前明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于诗亦然。当其盛时,高、杨、张、徐,各自成家,毫无门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5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hi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