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几何?
《白鹭》备课—上课—反思记录

《白鹭》备课—上课—反思记录

作者: 天边的星 | 来源:发表于2021-09-02 23:11 被阅读0次

今天上完了第一课——《白鹭》。

没有准备PPT,只是备了课。

一、备课

这一课是一篇散文,文学性比较强。文中有很多词语和句子,不好理解,比如:蓑毛、流线型结构、铁色、一忽、镜匣,那是清澄的形象化。

我读了好几遍课文,才勉强读通顺了,有了一点感觉。但以上词语和句子,我虽有模糊的认识,觉得自己理解了,但是要讲得让学生也理解,可能还不行。于是我又一一查了资料、问了其他两个平行班的老师,最终我们达成了统一的认识。

课后练习第二题: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我试着做了做,得出的答案是:水田中的白鹭、枝头的白鹭、低飞的白鹭。我对这个答案不太满意,但又想不出更好的。

文本解读只勉强理解了课文的意思,再没有更多的想法了。深感自己的底子薄,没办法,只好去翻教参了。

通过教参,我又弄清了文章的结构,每个部分应该用什么语气、语速、感情去朗读。

再次练习朗读,终于能体会到白鹭的美了。

事先没有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这堂课,我觉得对我们班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小。于是,我做了一个简单的计划:第一课时,我打算只让大家把课文读流畅就行;第二课文,再引导大家理解课文意思,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讲比较难的生字的写法、意思,最后做一个小练笔:三幅图画中,哪一幅最打动你?描述一下这幅图画。

我看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感觉教语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第一课时朗读,第二可是理解+练笔。理解通常用的是朗读相关语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的方法。于老师的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难题,似乎在朗读的过程中就迎刃而解了。

今天我带着这样的计划,去实践,才发现教语文真不容易。

二、上课

第一课时

一走进教室,我就知道不能整节课朗读了,朗读的形式要多种多样,还要在情境中,才能读得有劲、有趣。而我根本没有预设这样的情境,难道就这样直愣愣地对大家说:“这节课我们只读课文,把课文读个滚瓜烂熟”?当然不行,读过两遍,准会有人唉声叹气。

于是,我改变策略,边理解课文,边练习朗读。

我抓住“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个句子,想让学生自己找出白鹭颜色、身段适宜的句子,并理解白鹭“一切都很适宜”。

学生首先找到了第五段。这个自然段写白鹭的颜色和身体的结构适宜。理解不难,但朗读不易。

于是,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引导学生朗读这一段,直至大部分学生能背下来。

第一节课下课了。

第二课时

学生找到了第三段,这一段简单,几乎没花什么功夫,学生就理解了。但我忘记做朗读建议了。

写白鹭外形的部分就结束了。

接着是写白鹭的活动的部分。

第六段,写白鹭在水田里钓鱼。我朗读时,觉得这一段有些拗口,“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这个句子,我花了一会儿功夫才理解。所以我在这个段落的分析上费了不少时间。讲生字“嵌”的笔顺,“框”的笔顺和读音,“匣”的笔顺。然后又引导学生理解白鹭钓鱼时的状态。学生觉得白鹭钓鱼时很着急,我想引导他们白鹭钓鱼时很悠闲,这幅画看着让人舒心。但我不知道怎么准确描述。

这一段落朗读得也很少。

第二节课下课了,不得已,只好多上一个课时。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讲剩下的内容。

第七段,我先通过描述画面让学生明白白鹭独立于树的顶端是有摇晃的。再请学生理解“嗜好”就是特别喜欢的爱好,进而知道白鹭特别喜欢独立于枝头。再问学生:“白鹭是在望哨吗?”学生问:“什么是望哨?”我请知道的同学回答,果然大家说到了望哨就是放哨,放哨时是很警惕、紧张的。而白鹭在枝头很悠然,所以它不是在望哨。我追问:“那它在做什么?”学生就展开了交流了。最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了白鹭独立枝头、瞭望远方的图画。

这一段的朗读是我读一句,学生接下一句,配合读的,学生挺喜欢这种方式。

第八段,我引导学生体会白鹭低飞的美景,是大自然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恩惠,和“清澄的形象化”的意思。有点费劲,但最后还是理解到了。朗读依然用第七段的方式。

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主要理解白鹭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而不是一首铿锵的歌。

我通过和学生合作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白鹭是优美的散文诗:

我读问句:“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男生回答:“——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我追问:“那白鹭是什么呢?”

女生回答:“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刚开始女生读得很轻,但没有感情。我示范过后,请男生帮忙再配合读几次,请女生再试几次,大家很可以再读,终于在读第三遍时,大家都觉得读得不错了,满意了。

三、反思

不足:

1. 文本解读的能力很差,太过于依赖教参。没有教参,能解读出的价值极其有限。

2. 整篇课文花了三个课时,超出计划一课时。我本身的课堂引导能力不够,有时候词不达意,使学生不能理解。

3. 没有以学生为中心,我注意到有一个学生,一直在走神,提醒过后依然走神。没有注意到的肯定还有不少。

4. 计划的小练笔,也没有练字,具体地描述画面,基本是我在描述,学生只能说出“白鹭在做什么”的句式。

进步:

1. 因为课前专门练了朗读和生字,这节课的朗读练习比以前好多了,写字示范也有进步。

2. 有一个以前总走神的学生,今天居然在听课,我给了她鼓励的眼神。

相关文章

  • 《白鹭》备课—上课—反思记录

    今天上完了第一课——《白鹭》。 没有准备PPT,只是备了课。 一、备课 这一课是一篇散文,文学性比较强。文中有很多...

  • 备课—上课—反思

    每讲一次公开课,都是在逼着自己成长,之后总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这次从接到要讲公开课的通知后,心中就有点忐忑,担心...

  • 2018-10-06

    课前备课,上课激情,课后反思,抓考试

  • 备课《白鹭》

    翻开五年级上册开篇第一课《白鹭》,这是郭沫若写的一篇散文,也是老教材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我也很生疏。办公室同事说读不...

  • 给即将毕业,准备当老师的你几点建议

    我们知道,作为老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听课、备课(备课本、学生)、上课、判作业、反思。虽然在实际进行中...

  • 《白鹭》备课思考

    《白鹭》一课是著名的作家郭沫若先生的作品。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在本课中,就是...

  • 课纲分享课反思

    今天上午第一节给学生上课纲分享课反思如下: 1.没有提前备课,临时起意上的课,效果不好。一定要认真备课。 2.上课...

  • 《白鹭》教学反思

    《白鹭》教学反思 ...

  • 《白鹭》反思

    今年换了新的学校,分配到新的班级,一切都是从头开始。第一次和学生见面,看到他们陌生的面孔,我感觉很不适应,这...

  • 教、学、思

    你会上课吗?毫无疑问,每个老师都会。你反思过自己的备课和上课吗?你分课时上课了吗?你的课时目标精准吗?你的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鹭》备课—上课—反思记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kh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