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赵老师,您在工作坊现场有没有参与者反馈说:“现在说的,过去都说过”类似的话?如果遇到有伙伴在公开场合做了这样的表达,怎么处理比较好?
很早以前,在一次研讨工作坊休息的时候,一位伙伴悄悄和我说:“现在讨论的内容,过去也讨论过,不太可能有什么结果的……”我很好奇地问他,为什么没有在讨论中提出来,他轻轻摇摇头,口气沉重地说:“有政策的问题,也有很多事我们推不动,还有这些人......”因为交流时间有限,没来得及再深入。
我很担心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后来的讨论中,我尝试着了解其他伙伴的想法,但收效不大。结束后组织者和领导对成果都很满意,但那位伙伴的话,一直让我不断地问自己:“这个成果真的如大家认为的那样有效吗?”。
也正是因为这个故事,其它项目的前期调研,我会做得更加细致。后来也曾多次在现场出现过类似的场景,但由于前期准备的充分,现场讨论更加深入与主动。
困 局
几次观察下来,我发现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有人说“现在说的话,过去都说过”,这句话可能蕴含着几层含义:
历史重复性所导致的疲劳感:这可能意味着当前的话题,在之前的讨论中已经被提出和讨论过,而且得出了一些结论或解决方案,但因为某些原因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这让参与者对这次讨论感到困惑或疲惫;这种情况常见于流程、职责划分等方面。
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参与者可能在强调,仅仅进行会议室里的讨论是不够的,需要把讨论重点,放在如何开展具体行动,谁来进行推动,具体的时间表与重点任务上。这可能反映出团队行动力与执行力的问题。
人们需要新的视角:这是一个信号,表明需要新的观点或方法来打破僵局,找到问题新的解决途径。人们对讨论没有取得新进展感到厌烦,迫切希望有新的视角或维度,重新审视问题,看到实际的改进和创新。这个时候,引导师不同维度的问题与设计,就非常重要。
对现状的无奈: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意味着说话者认为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或者至少在当前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们接受了这种重复性讨论的现状。
破 局
当我们在现场遇到这种情况时,如果采取回避的策略,往往可能造成对研讨质量负面的影响。
参会伙伴会想,“是啊,这些话题都讨论过啊,结果也并没有被执行,今天的讨论也没什么创新结果出来,继续讨论还有意义吗?”,对讨论活动的价值与意义的质疑,如果无法获得正向回应,很可能后面的讨论将演变成一种“团体表演”。
这意味着引导师需要积极地看待这个质疑。引导会议伙伴们重新回到讨论本身,而不是陷入到“讨论无意义”的陷阱中。
我会公开向伙伴们分享:“我刚刚了解到这个话题,在座的有些伙伴进行过讨论,这让我觉得特别好奇。一方面说明话题对于组织很重要,另一方面我在想话题的背景也可能发生了些许的变化,我们的讨论,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产生。参加过过去讨论的伙伴,是我们这次会议巨大的财富,我相信他们的发言会更加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思考……“
我会引导大家从以下四个层次进行讨论:
1. 回顾过去:邀请部分参与者回顾过去的讨论过程与成果。目的在于帮助在场的伙伴,了解之前的讨论和决策,着重说明结果没有如期落地的原因,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厘清环境的差异,便于理解过去的决策,形成新思路。
您还记得在什么时候我们讨论过这个话题,当时的情境如何?
我们当时的结论是什么?有哪些行动在后续工作中开展了?
2. 反思挑战:澄清并说明在研讨成果落地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深度理解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难点、优势与误区,统一理解与认知,避免思考问题限入偏颇;
我们在这个话题的讨论中,哪个部分让您感到困惑?
您观察到这个话题对于我们有哪些挑战?最大的一个是什么?
3.厘清目标:与参与者共同讨论如何建立明确的目标和预期结果,并梳理当前讨论的背景与过往背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同时,考虑到团队可能受过去结果的影响比较大,我会在现场适当改变一下讨论方式。
比如,把所有人分成正反两方,用辩论的方式对团队假设进行讨论,以期放松精神,达到创新思考的结果。
这个话题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在当下环境中讨论这个话题,与过去可能有什么不同?
我们在这个话题后续的讨论中,可以设定的目标与范畴是什么?
4.行动共识:将讨论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步骤。为每个讨论的环节和行动设定明确的责任人和期限,以推动进展。
我们需要做什么,才能更好的推进这个话题的深入讨论?
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流程,推进话题的讨论?
通过以上策略,会议主持人可以引导参与者走出“现在说的话,过去都说过”的困境,使会议更加富有成效和创造性。
对于引导师来讲,“现在说的话,过去都说过”这句话提醒我们,商业组织在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和学习,以避免陷入重复性问题的循环。(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