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想要总结梳理过去的2018,我发现无法单独讲述自我。因为个人的生命主场几乎全在学校,自己的生活所在几乎全与教育相关,我行走在生命的旅途,迷念在教育的原野。抬头见天地自然万物,低头思生命教育人生。"这不是你的错,这是你的命"!
教育何为?"教育,如果能让一个人憧憬美好,对人类有更辽阔的信念,对自己生命的担当有更坚定的立场,这样的教育,可以说是最美妙,最透彻生命本质的教育。"文质老师在其《教育的勇气》一书中对教育做了如是阐述,也为我做教育指明了方向。
2017年年度述职时,我写下这样的文字:我心目中的好校长有深刻的教育思想、开阔的教育视界、悲悯的教育情怀,ta是一个纯粹的教育理想主义者。2018年,我对好校长的认识转向另一个层面:一个好校长要有立于时代潮流中笃定的教育信念,更要有将那些美好的信念转为行动的勇气和智慧。让思想说话,让行动见证。
为了实践好教育,做一个好校长,我和荔林的小伙伴们一起都做了些什么呢?
1.儿童站在学校中央
为了让儿童站在学校中央,让小学的生活成为人生命靓丽的底色,我们设计了七彩童年课程:开学节、散学节、电影节、英语节、艺术节、数科节、读书节、体育节……让孩童在丰富的节日活动中体验生命的多姿多彩,获得真切的生命感受,习得学习技能,提升综合素养。
为了让阅读照亮童年,让书香浸润儿童的生命,我们除了在学校举行读书活动,还发动全校家长在周末节假日组成书友小队开展各种有趣的读书实践活动,目前全校1782名学生组成了226个书友小队。每到周末,前海片区、大南山下、荔林公园、青青世界到处可见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徜徉书海,成为城市靓丽风景线。小手拉大手,书香校园影响书香社会。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幸福,我们搭建"荔林秀场"和"主题晨会"两个平台,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个性的舞台,在这里,让他们尽情呈现自己生命的精彩,我们"看见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2.教师共同成长。
阅读问道,知行合一。一所学校的高度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高度则来源于人生认知+阅读积累。在"荔林书会求真知,阅读点亮心生活"的读书会宗旨引领下,学校继续推动教师阅读来促进教师成长。至今全校教师共读了《教育是慢的艺术》、《静悄悄的革命》、《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老师》、《小学课堂行为指导的艺术》……举行了四届"知行杯"教师征文大赛,并将大赛优秀作品辑录成书《知行路》。期望以此举渐成一种"阅读问道,知行合一"的教师成长文化:读而有思,思而能行,行后有录。
课堂问教,研修一体。教师成长的阵地在课堂。每周按十五节课来算,一个学年四十周,一年上600节课。课堂质量决定了师生的生命质量。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围绕这一主题,学校每学年组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荔林好课堂"近百节。每个备课组选择课堂教学的困惑点作为研修专题共同研究,寻找解决之道,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共同经历了四有好课堂"有目标,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体验了三激好课堂"激趣、激情、激思"。每一年都在丰富好课堂的内涵,提升教学质量。
3.家校联手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新父母学堂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说:对待儿童,为了把他们从精神生活的危险中拯救出来,需要做与当今不同的事,首先要向前迈出关键、重要的决定性一步,那就是改变成人。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学校积极联手家庭,推进家庭教育,做好新父母学堂,一年来举办十五场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针对不同年段、不同个性、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家长做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帮助父母更科学更智慧地履行家长职责,家校联手为孩子成长助力护航。
爱在家访路上。为了更具体地深入了解学生成长背景,班主任协同各科教师做好家访计划,党员先锋实施爱的帮扶1+1工程,挨个深入学生家庭走访,了解学生不为人知的家庭生活另一面,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做到"因为懂得,所以慈悲"。2018年10月31日晚我和肖云、凌紫踩着白色的月光走进了Wu同学窄小的家,看到孩子在家的生活情景,感受到为人父母的艰难。此行家访原本想说动家长来学校陪读。看过孩子的家庭生活困境后,回来的路上,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要在学校里尽可能多地关注孩子,帮助孩子,无限地相信她会按照命运指引的方向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去懂得她的兴趣所在,然后给她绽放的舞台,成为最好的自己。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和热爱。这个夜晚,感谢小女孩,她让我于慈悲柔软中重获教育的勇气,无限地相信生命的美好!
为了实践好教育,做一个好校长,我个人又做了些什么呢?
1.读写重塑心灵。
2018年,于个人而言,最重要的一个转折是我又回到写作式生活常态中。2004年在张文质老师"生命化教育"影响下开始教育写作创作高峰期,两年时间写了近三十万字。记得当时张老师就鼓励我编辑自己的文字出书,还帮我拟过一个书名《一个女教师的世界想象》。只是那时缺乏勇气和信心,认为自己的文字还过于浅陋,还达不到出版的水平。于是,那三十万字就一直静静地呆在我的电脑里。之后的几年把更多的把精力投入到教育原地践行,疏于写作,只有零星的记录。
2018年的十月国庆长假,我参加了张文质老师教育写作第二期研修班网络课程。这一次的写作研修再次点燃我创作的热情。短短三个月已经创作十万字,每日沉浸在创作的喜悦中,不断发现生活的美好,培植生命的敏感,增强教育的勇气,提升教育的智慧。正如在研修班最后完成课程作业时,我在《我写作的起点是质朴地尊重生命》中所言"写作,让我回到生命的来处去思考生命的去处,探寻人性的秘密,思考生命成长的路径。"我迷恋上教育写作,因为当我说教育的时候我在说人,当我谈写作的时候我在谈生命。教育写作让我在回溯教育现场时一步步接近教育的真谛,直面生命的悲情,获得教育的勇气和智慧。让我能够从容自信地将繁琐的日常工作诗意化,自然过滤掉嘈杂的声音,只保留金色时光里那些美好的人和事,内心平和而喜乐。
2018年,说到读写不能忽略樊登读书带给我的滋养。这一年我在樊登读书里听了52本书,其中《他人力量》《跃迁》《刻意练习》《扫除道》《活好》《我们终将遇到爱与孤独》《王阳明大传》等书一听再听,并努力在生活中去内化为一种行动力。更让我欣慰的是这一年居然影响了178名朋友加入樊登读书体验读书的乐趣。而更让人惊讶的是樊登读书会通过大数据给我的年度读书报告确定了一个关键词:领悟。" 你总能保持心如净土,尘念无法在你心中停留一秒。这大概是你能保持至真至善至美的原因"。原来你无形中阅读的文字已经悄悄潜入你的生命,被一只看不见的神眼摄入生命的镜头。
2.行走拓宽世界。
2018年,我有三次重要的人生旅程。2月去了日本,在白雪覆盖的北海道静静地享受了童话般的生活。纷飞的大雪静静飘落,洞爷湖的静水深流,躺在松软的雪地打滚……白雪的世界诉说着纯真,日本国的匠心文化则在精致的日本料理中展现淋漓。
3月去了扬州参观学习考察。再度遇见瘦西湖。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料峭春寒的三月江南,无论从地理意义而言还是文化意义而言,都给了我全新的感受和启示。这样的行走开阔了教育视界,丰富了生命体验,启迪了文化自觉。
8月去了俄罗斯。写下了这样的总结文字:将历史书写在大地上,把艺术绘载于每个所到之处。美,渗透在记忆中,挥散不去。无论是莫斯科大学迈向的未来还是克林姆林宫存留的历史,也无论是特利亚索夫画廊的诉说还是莫斯科那宏伟的地下堡垒与艺术结合的地铁。更无论是谢尔盖耶夫镇那浓郁的宗教文化、弗拉基米尔韵味醇厚的悠久历史、苏兹达里的古老教堂还是驶向列宁格勒那悠长的铁轨。停留在涅瓦河畔,驻足在冬宫的辉煌之前,流连在波罗的海芬兰湾的夏宫花园。叶卡捷琳娜宫听着导游娓娓道来的艺术渊源,每件作品的细数家珍。这就是俄罗斯,走进便深深迷恋,离开也并不是告别。这段旅程,这份记忆,值得拥抱。
感恩生命中能够经历这样的行走,去体验寻常视野不能及的世界,去感受固有文化差异的世界,于行走中拓宽心灵的疆域,放一片大海在心中。
3.分享愉悦灵魂。
分享是阳光,温暖你我的世界;分享是雨露,滋润干涸的心田;分享是春风,拂去灵魂的尘埃。幸福越是与人分享,他的价值越是会增加。2018年,我做了近十场愉悦灵魂的分享。其中最值得一记的是与于5月25日去湖南醴陵市参加"担当者行动"公益分享,为来自醴陵市100多位校长做《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专题报告,结识了多位有情怀有信念的乡村校长,他们对推动校园阅读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知道,在阅读推广这条路上有无数的同仁志事并肩前行。
另外必须记录的一次分享是在张文质老师的《哈扎拉尔的微笑》朗读会上向全体参与朗读会的朋友们做了《为什么读了你十五年还在读?》专题报告。非常感谢张老师这次朗读会上的分享,让我有机会回溯十五年来阅读张文质老师文字的生命体验,在分享中再次领悟那些只抵心灵的言说是如何一点点在浸润和滋养一个生命的缓慢成长。此外的分享主要聚焦在小学和幼儿园,给家长朋友分享《亲子阅读,亲自阅读》、《爱上绘本,爱上阅读》,旨在期望通过亲子共读的模式建立一种新的家庭教养方式。每次分享完看到家长们发光的眼神,内心总能溢出慢慢的幸福。
还有就是用简书创作文字与更多的简友分享,尤其是我们的"半亩花田写作共同体"。园丁们一起在花田辛勤耕耘,分享收获的喜悦,互相学习,彼此鼓励。每一篇文字创作后,那种期待分享与交流的快乐成为生活里律动的音符,这里仿佛就是一块幸福的精神家园,一块属于自己的自留地,在耕耘中不断收灵魂的愉悦。
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告别我的2018年,进入2019年。感恩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岁月里的每一年。经年累月,让生命逐渐厚重,让日子更加从容。2019,亲爱的你依旧对教育充满热情,依旧对写作充满激情,教育写作凝聚生命中的金色时光。
写过,才是活过。
对待儿童,为了把他们从精神生活的危险中拯救出来,需要做与当今不同的事,首先要向前迈出关键、重要的决定性一步,那就是改变成人。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