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黄土高原上的一个窑洞里,姐姐比我大五岁,据她说,我出生的那天下着雨。妈妈生下我,姐姐跑过去告诉爷爷生了个儿子,爷爷很高兴。
当时爸爸已经招工到距离家乡几百公里的煤矿当工人了,那个年代,交通不便通讯也很不方便,爸爸知道这个消息已经是一周之后了,也没听说他回来过。
自出生起,一直都是妈妈领着姐姐和我在老家生活,可惜那时候太小,没有什么印象。
三岁左右,爸爸把妈妈和我们的户口签到煤矿,从此,我们一家人就在煤矿扎了根。
煤矿叫乌兰矿,天地很广阔,最大的特点就是黑。当时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乌兰矿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
风经常把整个煤矿吹得飞沙走石、暗无天日,连树都被吹起的煤灰染成黑色的了。姐姐是那一片的孩子王,我就是她的小跟班。
慢慢地我长大了,带着自己的一群小跟班上山捡煤块,下河玩泥沙,在旷野里踢足球、打土仗,在矿山的各种垃圾堆里找“财富”卖钱买零食……除了没下过井,我们的足迹遍布全矿。
那时候上学真没什么负担,放学之后没有任何作业,我们就到处野来野去,小学初中九年时间一晃而过。
每到假期,妈妈会领着我们回一次老家度过十几天时间,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
高中四年到另一个大一些的煤矿继续上学,离乌兰矿四十里地。这是第一次离开家去上学,离家开始远了。
高考之后,去省城上大学,离家更远了。假期回家,乌兰矿也越来越陌生。
出生的老家回去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记忆开始随风飘散,没有落脚点。
2007年,大学毕业,我考回了老家,在乡村的一所小学和十几个孩子打成一片。
乌兰矿只回去过一次,印象只剩脏乱差,伙伴们大多已经不见踪影。
2009年,爸爸退休,家从乌兰矿搬回老家。老家已经没有我们的立足之地,老爸在乡上买了一套房子,算是安了家,我所在的小学距离乡里十几里路,周末就回家里休息,算是离家又近了。
乌兰矿再没回去过,听说现在已经面目全非,煤炭资源已经枯竭,原来的房子都被推倒,矿区的设备、工人都已撤离,整个矿区满目疮痍、奄奄一息。
我童年的回忆都已经找不到具体的坐标。
而我出生的那个窑洞已经破败不堪,现在已经彻底弃用,变成煤仓了。
我的记忆彻底地没有了立足之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