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语学习了十几年,但真正想用英语说点什么的时候,能憋出来的只是简单的“How are you" ?“Thank you”.
我们走过的路,成就了现在的自己。十年为考试而学英语,交出了答卷,却无法让自己开口用英语交流。
我们走过的路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沉重的考试时代结束,开始进入大学阶段。当然,为了毕业有更好的出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得不重视英语四六级这只“拦路虎”,又得硬着头皮对付它。
对于拦路虎,只能是敬而远之。大部分人都曾为英语倾注了“心血”花了不少时间背单词,背词根,做题,研究语法。但考试成绩仍不理想。即使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发现交流能力仍是几乎为“零”。
我们未尝不渴望提高自己的口语交流能力,积极参加外语角,看美剧,希望摆脱哑巴式英语的困境。
做了一切努力后,发现收获甚微,甚至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只能得出“自己根本不是学英语的料”这一无奈的结论。
不自信,才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拦路虎
我们是强大的,也是脆弱的,用十年的时间证明自己对学习英语是多么的无能为力。或许根本不需要十年,不少人已经在初中,高中,心累已经断定,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不擅长学一门语言。
其实,不是所有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擅长或都能娴熟的掌握好另一门语言,即使倾注了四年的大学时间,有专业的老师引导。
那么我们真的没有救了吗?其实不然,那是因为我们花了十年也不知道无法学好语言的要领是什么。
。
我如何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杀出血路
自信,才是掌握一门语言的不二法宝。
仿佛被诅咒般,似乎我也逃不开哑巴式英语的命运。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应试教育的诟病。
大一入学后不久,一次,我参加了英语角,蠢蠢欲动,渴望表达自己,却又无法说出,也不敢说出口。大家简单的问候后,我便选择静静聆听。而这个时候,一个男生,俊,在与我们的英语老师非常流利自如地交流。
当时的我,感到非常的诧异,我们并未开始上英语课,但俊同学的外语表达能力已经非常的突出。原来,中国人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事情,他是鲜活的啊,我的同班同鞋!
仿佛看到了希望,我告诉自己,我也是可以的。外国人每个人讲英语都地道,好听,那代表我也可以,每个人都可以(虽然现实情况是,我的声音偏低沉,自认为不算温柔悦耳)
从那以后便打开了另一扇门,不断尝试摸索着提高口语的方法。在不知不觉,一个暑假回收假,同学和老师都发现我的口语有了突破性的进步。后来便有勇气参加了英语演讲,比赛也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外院第一名。
当自信打开了另一扇门,也开始真正地感受到不同语言的独特,及其它背后的文化差异的魅力。
再者,外国人对英语交流只需要能听懂理解就好,并不会介意对方的英语讲得如何,我们又何必害怕丢脸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