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王小波

作者: 土金刚和鱼菩萨 | 来源:发表于2017-12-10 14:31 被阅读0次

从酒店到酒吧,只要十来分钟,但我仍犹豫了许久,也许是中毒导致的麻痹,既错过了昨晚刘2的演唱,也没去NORDIC听音乐,而是看了场丑陋的世纪大战。

今天可能是被风吹暖了,或者是加班刺激的,觉得需要一些东西来中和一下,才浑浑噩噩的窜到了原来的那个“去你的吧”,去看“巴尔干庞克”,一部音乐记录片。网上说是八点开始,卡着点到了却只有靠窗的一桌上坐着几人喝酒打牌。这个以原创音乐和独立电影为标帜的酒吧,却靠提供仙踪林式的服务生存,不由得让人想起“立春”里的那些人。

每次到这个酒吧,我都会觉得冷清的让人难受,仿佛看到一个认真表演却出乖露丑的人,不由自主的替她不好意思,尴尬难过。也许是这种心理在作怪,或者是我的神经日趋麻痹,虽然每周都看她的布告,却屡屡不能成行。

今天终于来了,但10分钟过去后,加上我总共仍只有三人,有个小伙踩着音箱走来走去,调着投影,但整个色调有些偏暗,也许用的是老机子,就连WINDOWS的桌面图案都显得模糊不清,我心想还好只要10元的票钱,可以无所顾及的走人。

又过了十分钟,看电影的人翻了两番,所有人静默不语,安等开场。小伙打开了几个视频,我坐在第一排,但仍看不清标题,音响只有左边的响,小伙找人调了调,仍是左边的在响,于是开始放片。小伙先做了个介绍,站在小剧场的栏杆上,身体略微前倾,慢慢的说:“昨天是王小波逝世13周年的祭日,所以今天我们准备了三段关于他的视频,当做对他的记念,好,开始”。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高兴。因为我算计了半天,最后把我带到这儿来的原因:巴尔干庞克,却无声无息的被换掉了。虽然我对巴尔干和庞克的兴趣远不及王小波,但这不是我当下的习惯与秩序,让我觉得不舒服,但我没出声,因为对于不快的忍耐正是我当下的习惯。

视频的第一段是在他逝世十周年时重走小波路的记录,一行十多人包车去了他在云南插队的农场。视频是团员自己拍的,水平和我差不多,去掉配乐就是段劣质的旅行团记录。看着一群人摆POSE,“一切都无可避免的走向庸俗”,王小波的这句话可以说是视频的最好注脚。对于去名人遗迹凭吊,我的兴趣一向不足,主要是对自己缺乏信心,因为既便是我最喜欢的人,既便是读过无数遍的作品或事迹,我都会在读过后不久大部忘掉,以至于无法像余秋雨老师那样追今抚昔,在回味与吟诵中酣畅淋漓的抒发美好或深沉的情怀,反而会陷入到奇怪的失意中去。

镜头晃来晃去,时不时的能看清楚是云南的某个地方,如果不是因为配音里不间断的引用王小波的文字,我会毫不犹豫的离开。但这么半钩着坐在那里,也非常不舒服,难过的时候突然想起这不是电影院,于是打开电脑,边看边敲这些字,做为背景,这段视频还算不错。

王小波,对于这位对我影响颇深的作者,或者是知识分子,我曾经怀着无比狂热的崇拜,搜集一切有关于他的东西,从作品到评论,从生平到家属,还去了在鲁迅故居为他办的生平展,直到在书店看到有他门下走狗的出的数本书集时,才被这种热情浇醒,发觉是因为自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过不了他所说的精神生活,才会如此匍匐在一个宣扬自由灵魂的人脚下。这样的态势绝非他所想,也不是我所愿,于是渐渐的安静下来,和往常一样,忘掉了他的文字,以及他生于何年又死于何日,只留下几本偶尔还翻看的书。

最早看王小波大概是在97年,那时他已经去世,但我并不知道,我也没听说有他这号作家。当时他的书被放在布老虎丛书旁边,有是时候还混杂在一起,也正因为此我翻过两次,但当时我正在逐本的看布老虎,写的什么都记不清了,有时候一晚上看一本,有时候是两本,和我看过的其它烂书相比,它们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套烂书。看完之后我才开始看黄金时代,老板把它和布老虎放在一起的原因我想可能是因为觉得这是一本黄书。视频已经开始第二段,是央视10套的人物专辑,里面有个镜头,是台湾给他发一个书奖时当地报纸的标题:“黄金时代:性体验的美感”,估计书店老板应有同感。

对于这个书名当时我并不喜欢,主要是因为另外两本叫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这种看过圣斗士的人都能起的书名实在是在敷衍了,而且还暗示了这是一套一本不如一本的书。这就是我当时的想法,此刻回想起来觉得有些欣慰,毕竟多少可以看出自己这些年还是有些变化的。

对于他的写法,我也不喜欢。开篇就是在不断的证明,对于一个被奥赛摧残得丧失了数学兴趣的人来说,这种方式令人生厌。如果不是因为他对情爱的坦荡鹤立鸡群,我宁愿看古文。梁文道说虽然王小波的东西他也觉得好,但从没让他热起来,这也许是语境的问题,当时对我也是这样,作为一个孤陋寡闻却自认想法深刻的人,我当时窝居在一个小地方想的是千古江山,天高地远,甚为不屑另外一个小地方的爱情。总之匆匆的翻完黄金时代,就直接略过了剩下两本。

再看王小波就是二年后了,上了班,也上了网,看书不再花钱,这意味着可以看更多的烂文章,当然也能看到些新华书店没有的书。98年认识网友就像02年认识驴友一样,都有些走在时代前沿的惺惺相惜。狗也会上网应该是再往后的事,当时的论坛里大多还是人话。有时大家会相互推荐好看的书,一块在网上边读边讨论。其中就有人推荐《一头特立独行的猪》,并说我和那猪有点像,看完后我毫无疑义的认可了这个评价,并觉得自己更特立独行一些,但考虑到猪且如此,何况一个大男人,就没再多计较。然而若干年后当我重新读到小话的结尾,“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我也开始怀念这只猪,甚至想亲手干掉他,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望尘莫及。

那之后又看了红拂夜奔,一方面这事发生在洛阳城,虽然老家被他写的又脏又臭,但当时也差不多,多少有些亲切感;第二我进入社会了,对于嚼吐沫编小鞋的影射略有体会,于是就看了下去。但三部曲却仍未动,那时我最喜欢的是村上春树,他书中的世界如此真实,但对所有真实却都可以置若罔闻,信马由缰的去讲自己的故事,忧郁而强烈的青春就像一颗在雨中狂奔的心,能够触动麻木伤逝的人。而且他的笔触有着日本作家特有的细腻舒畅,看起来也更舒服。

而王小波的小说我总觉得用力太狠,逐字逐句的雕琢,逐字逐句的别有意味,以至于让人看进去时非常投入,但看多了就累的头疼。这多少有些类似于读约翰克里斯多弗,看一会儿就要休息一会儿,慢慢的回味,否则一快了就飘在他的意思外面,就像往小瓶嘴里灌水,太猛了就什么都进不去。有时想他这么写书应该也很累人,不是用手,是用心血。视频里说他去世前计划写新的小说,超越自己。烂书里写本好书就是沙漠中找到了绿洲,满心欢喜,可好书里再写本好书,就是从珠峰的C3到峰顶了,对于已有的高度,他也许会知道这是条不归路。

村上春树和王小波都都是后转型的作家,村上28岁开始写小说,王40岁,在作家圈里都算是大器晚成,而且都是异数。只是村上后来成功转型,每天跑10公里,写6个小时,作品不断问世,且每年一个马拉松,用健壮的体魄支持着不健康的灵魂,现在几乎老练成精。而王小波却用不健康的体魄支撑着健壮的灵魂,英年早逝。

现在看来,村上春树和王小波对我的影响同样巨大,在他们的书里,进步、社会、道德、法律这些大的东西都只是背景,他们关注的不是世界中的人,而是人心中的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自我的很彻底,不论外界怎么鼓荡,自身怎样飘摇,内心都不为所动。如果说差别,也许王小波是刀片,而树上春树是丝绸,都能杀人的愚蠢和无趣,只是方式不同。

又过了两年我进了京城,学习、工作、社会、家庭,起起伏伏的转个不停。最后能够沉下心再读王小波,可能是因为第三极书店。有段时间我常去那儿看书,相对于图书馆有太多的手续和规规矩矩的桌椅,我更喜欢这家书店里歪七八扭的氛围,抽几本书坐在地上随意的看(第三极后来倒了多少也可能是因为像我这样的人太多),就这样看了他的大部分书,看完又买回去在家里镇着。

到底写得如何好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看完后很长时间心里没着没落,不断的重新检视自己,想把混杂无用的东西抛去,让自己更纯粹的生活。至于他所提倡的精神,我现在说得出做不到,还是不写为妙。

王小波既不是他所信奉的自由思想的创造者,也不是集大成者;作家中文字、故事、情感写得比他好的比比皆是,但他却是我认为最好的作家之一,是尼采所说死后才开始活着的那些人。在他去世13周年的时候,因为偶然的原因我想起了他,我想纪念他,但他写的东西我都记不得了,他曾经烙下的精神印迹在我身上也渐渐淡去,那头特立独行的猪也找不到了,无法用猪头献祭,所以我只好把这段事记下来,乱划自己几刀,算做替代,希望他不要介意。

放映结束后的时候小伙向大家说明原因,巴尔干庞克下周继续,大伙走的时候找他交钱,他说这是纪念,不收钱。我向他拷了视频,他说很可惜王小波的影像资料太少,说第一个做得不太好,说到王小波影响了一代人时,声音激动的有些发抖。

我想我们是一伙的。

相关文章

  • 纪念王小波

    纪念王小波——有一种表白从未褪色 我把我整个灵魂都给你, 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 一千八百种坏毛病。 ...

  • 纪念王小波

    文/一土 若说一个作家能够影响我,那必定有王小波的功劳。他给了我无穷无尽的想象,和洞察琐事的能力,还有窥见过去的眼...

  • 纪念王小波

    上高二的时候,我买了人生中第一本王小波的书。 那是一本盗版的《王小波全集》,像英语字典一样大且厚,比绿豆大不了多少...

  • 纪念王小波

    从酒店到酒吧,只要十来分钟,但我仍犹豫了许久,也许是中毒导致的麻痹,既错过了昨晚刘2的演唱,也没去NORDIC听音...

  • 纪念王小波

    你走得太急了,你走后,时代里每一个人都在变,太多人没有灵魂,而你呢?你的灵魂还在不在? 人的外表,...

  • 再纪念王小波

    文/一土 纪念王小波,在这个与作者对话的日子。 我是一名读者,喜欢王小波的读者。 想起《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仿佛看...

  • 云南卡门:纪念王小波

    ​​时间是最昂贵的成本,经典多得看不完,胃缺酒的症状刻不容缓,看书自然挑剔。第一版的黄色封面用翔来形容都是恭维,加...

  • 突然很想纪念王小波

    严格意义上讲喜欢上王小波先生的文章算不算是一种长大的表现,还是活着的作家实在提不起我的兴致,只好去纪念死去几十...

  • 沉默的大多数

    我至今仍然相信王小波说沉默的大多数是对的。 这几天在纪念王小波的文章很多,但是相比看过的人不算太多。知道王小波和他...

  • 《特立独行的猪》与《特立独行的瓜》

    网购的王小波文集终于到手了。总共七册。正版,精装。每一册都有一个小书签:纪念王小波逝世20周年。 原来,王小波已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纪念王小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qv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