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本文由发布于新浪微博的三段文字合并而成。其中一段的点读量超过五千人次。很令我欣慰。三段文字思考的是:为何婚姻的问题。其由康德的一个解答引起,我围绕这个解答,发表了一些议论。
现将其归整为一,重新命题,以突出主调——为性婚姻。这肯定属于为何婚姻的一种解答,也肯定还有另外的多种解答,但我只知道这么一种,将其展示出来,期望引来更多其它看法。一起丰富我们对婚姻的认识。
为什么要婚姻呢?未知有多少人想过这个问题,或者它根本就不是个问题。除了极少数人,或不得已,或无兴趣,而不婚外,我们大数人,都要婚姻的。并且要经历人生的大半。如此普遍而平常的事,算得上问题吗?则未曾想过,好像就不奇怪了。我也是最近,即退休以后,不断感觉这或许是被我们忽略的一个真问题。思考思考,末尝无益。其实我在很久之前,大概是三十多年前,就被一次阅读触发了这个问题。当时心下一动,却模模糊糊,似有所感,又不得要领。解不开还放不下。一直至今,内心设问。退休后的时光,使我可以悠闲地思考了,这个问题便凸显了。
那次阅读的是康德。除去记下了一堆繁难之外,最清楚的就是这样一句话:婚姻是确定一位固定的性伴侣。在此,有必要介绍一下康德。首先,他是一位鼎鼎大名的哲学家,影响世界几百年,直至今天。其次,他出生在德国靠近俄罗斯的一个边境小镇——柯尼斯堡。一生于此,未曾离开。又次,其人身高一米五,终身未婚。最后是他的生活,一是研学,一是美食。这样一位未曾婚娶的小个子大人物,让我困惑连连的同时,也让我铭记了一句话,就是关于婚姻竟然是“确定一位固定的性伴侣”。
康德此识,对于当时的我,心热脸红,口中难堪。却又牢牢牵引,不能放置。多少年来,阅历了身边许多婚姻,上我一代或几代的,更多属同代人中的,同时也有下一代的。发现,为“性”而婚,确然存在。没有什么高远的目标,不是共同的志趣,甚至与传宗接代无涉。仅仅只是性之伴侣,固定的,如此而已。如此而已,却保持了家庭的稳定,婚姻的继续。
“为了确定一位固定的性伴侣”。这在我们听来,真是不知如何是好。亏他能够想出来,还能够讲出来。如我前段讲到的,生活中确有一部分人为性而婚。这种婚姻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婚姻。它维系了家庭的稳定,保证了婚姻的延续。这多么地可贵啊!比起那些一辈子不知为何而婚,糊里糊塗,打打闹闹,总归是清楚了。清清楚楚地进行一件事,总归比糊糊塗塗地进行一件事,要好吧。
事实上,为性而婚也并非轻而易举。第一、这是两个人的事。一厢情愿闹不成。两厢情愿就不简单了。你明白,还得对方明白。你清楚不等于对方也清楚。即便是某种不言而喻的约定,也需要在时间中生成,并非一朝一夕所可成就。第二、约定还有方方面面的条件,需要等待时机。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无从约定。这不是谈判,明来明去。而是观言察色,揣恻妥协中养成。第三、中国文化羞于谈性,性方面的话题上不了台面,致使国人的思考,不敢涉足这个方面。这又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此看来,为性而婚,并不简单。这个发源于西方文化的婚姻观念,一定还有我们所不易理解的更多方面。今天我将其展示出来,是想说明,至少我国人中的一部分婚姻也是如此,这又是人性的共通。此外,它会不会启发我们更开阔地思考婚姻。婚姻于人,实在是个大事情。过去我们思考的太少。有了康德的启发,以我们文化的博大,关于婚姻一定会有更多答案。
然而,“婚姻就是确定一位固定的性伴侣”的观念,只是指出了一部分人的婚姻方向,概括了一部分人的婚姻观念。但若仅止于性,为性而婚,恐怕难进婚姻的高级行列。因为性是婚姻的一个必要包含,基本没有无性的婚姻。也即性是婚姻的基础。基础之上应有继续的建设。仅止于基础,在建筑的意义上,还是个半拉工程。在婚姻的意义上,也缺失了许多的光彩。仅止于此,一定有着难言的苦衷。不得已而已。有谁在婚姻之先就立定这样一种婚姻观呢?恐怕只有康德这种哲学家吧。而他自己并未实行。于是我们可以确定地认为,康德的这个婚姻观念的婚姻,应是一种低级的婚姻。有人认可它,有人实行它,并不意味着级别的提升。我在之前的两段中肯定康德的观念,是基于婚姻这件大事情,过去的中国人想的少了点。这是否为我们文化的一点不足呢?不管怎样,面对如此一件大事,清楚总比糊塗强。在这个意义上,康德提示了我们。面对各式各样的婚姻,我们为什么不投入更多的思考去总结提炼呢?它是如此地有关我们自己,有关人性,并且有关我们民族文化、哲学的发展与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