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1、
导演程耳在业内是被称作有大才的人。
上一部作品《边境风云》在国内获了一大堆奖。
到了《罗曼蒂克消亡史》这片子,程耳打乱正常故事时间轴,章节式拼接剧情的剪片套路愈发熟练了。
程耳的心中是有小骄傲的,他借剧中人的嘴,突然间说:这电影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
坐在电影院里的阿甘当时便菊花一紧,正襟危坐。
据说,这片子之所以云集了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倪大红、闫妮、钟欣潼这么多大腕儿,是因为大家伙儿看重了导演的才华,渴望与程耳合作。
吃瓜群众阿甘自然分不清楚这是PR稿,还是确实如此的。
但片子在2016年出来后,才气外溢,却是有目共睹——尽管叫好不叫座,1亿多的总票房,还没有国师《长城》一天的高。
抛开《驴得水》不谈,《罗曼蒂克消亡史》应当是2016年最好的国产片了:精致、用心,刀刀见肉的细节,最值得昌平名媛般的半大姑娘把玩和赏析。
当然,魔幻森林般的叙事方式,更是彰显了程耳的野心,于是便有了上面和观众直接对话的这一幕。
学电影出身的社友王小姐说:《低俗小说》是这样讲故事的鼻祖,它迥异于传统的电影叙事,让人眼前一亮,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拍,看不懂啊,是观众的智商不够。
阿甘是个善良的人,更愿意相信导演叙事的背后,一定有某种显而易见的逻辑。
2、
电影结束于陆先生过关检的这一幕。
这其实是他第二次去香港了,早前的一次是因为日本人入侵,兄弟阋墙,全家被杀,逃命来着。
陆先生的原型是上海滩真正的黑帮大佬杜月笙,解放前夕,他跑到香港,散尽家财,没多久就死了。
或许,陆先生躺在香港公寓的摇摇椅上,会不断想起自己早年的叱咤风云,而这一切美好的终结,它的起点就是1937年的淞沪会战,纸醉金迷的大上海于此之后,一去不返了。
当时的陆先生也许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但山雨欲来,黑云压城。
一个老人的回忆就从这里开始了。
向经典电影《教父》致敬
阿甘认为,《罗曼蒂克消亡史》如迷宫般的叙事,恰恰是陆先生回忆过程的真实再现——他回忆到哪里,故事便讲到了哪里。
工人做工,商人经商,教师教书,医生看病,在陆先生的心中,恐怕他这个黑帮大佬也有着自己的主业——那就是维持上海滩的繁荣和秩序。
所以,陆先生首先想到的便是,自己和某个组织的头目谈判,处理一次由工人罢工而引发的绑架事件。
对于导演来说,这同时是在向观众交待故事背景,人物特点和人物关系。
接下来的回忆,进入了正题,日本人打算在上海开银行,王先生不愿意和日本人见面,但陆却不得不去。片中王先生的原型是上海滩更老牌儿的大佬黄金荣。
陆先生和张先生与日本人见了面,陆先生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但张先生有不同的想法。张先生的原型是张啸林。
这样,上海滩青帮三巨头悉数登场。至于剧中的其他人物,在上海滩的历史上,大概也都能找的到对应的原型。
陆先生的不合作,导致大管家王妈被杀。陆先生赴宴,向日本人复仇,而张先生已经叛变,勾结日本人杀了陆的全家和手下。王先生随即将陆送走,跑路到了香港。
故事讲到了这个时候,脉络还是清晰的。可是画面一转,回到了三年前——扯出了花痴大嫂的往事。
饰演王先生老婆——大嫂的章子怡,在片子里奉上了神演技,人生发生剧烈转变前后的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陆先生又接着想起了被丈夫抛弃,跟了戴先生的吴小姐,或者说是被戴先生霸占了的吴小姐的故事——吴小姐的原型是蝴蝶,戴先生是戴笠。
如果说之前的剧情,导演是按照时间顺序铺陈的,那么大嫂和吴小姐的故事就完全打乱了时间线索,后面正式进入了炫技节奏。
程耳还出来调侃观众:你看不懂了。
但是,当把故事看作是一个老人的回忆时,一切就都显得合理了——离开上海,对陆来说是一段痛苦的回忆,想到这些痛苦的时候,人往往会想一想痛苦发生之前的欢愉时光,更何况大嫂和吴小姐这两个女人,都是陆所欣赏甚至是有一点爱慕的,两个人又都与这件往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前者卷入了整个事件,人生际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后者不仅是陆的同路人,同样因为这个坏时局,丢掉了旧有的生活,颠沛流离,而且,她无意间点醒了陆先生,是揭开隐秘往事的钥匙。
更为关键的是,对这两个女人,陆都给她们提供过庇护,那是陆的好时光。
陆的黄金时代,黑帮大老和家属们欢聚一堂,管家王妈插科打诨。
叛变者必须被严惩,陆先生回忆到了自己是如何派手下,潜回上海,杀死了张先生的。
此后的时光不再起波澜,陆先生辗转到了大后方重庆,四年后,日本战败,是时候重返上海了。
对于刺杀以及出逃上海这件事情的诸多疑点,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陆先生一直在调查,他可能早已怀疑上了自己的日本妹夫,而在与吴小姐的一顿便餐中,她思乡的话语,让陆更加确信了某种猜测。
从电影语言上讲,吴小姐的这个人物设定,就是为了这几句台词而存在的,她是连接电影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纽带。
隐藏在身边的大BOSS,妹夫做的那些事,在陆先生的回忆中一一浮现。当年他并没有将大嫂送离上海,而是杀了大嫂的姘头和司机,将她关了起来。妹夫也策划了整个事件,杀死了陆的全家,包括妹妹和儿子。
战后,陆先生在大平洋上的战犯营中找到了妹夫,杀了他,报了仇。
3、
《罗曼蒂克消亡史》的剧情其实说不上有多么复杂,但枝枝蔓蔓的人物故事和线索非常多,程耳又采用了碎片化的叙事方式,第一次看这个片子,不晕的人都是九段影迷。
但这片子确实拍的用心,灰线千里,细节丰富,所有的剧情前后都有呼应。同时,镜头语言也运用的非常好。
开片,最先出来的是妹夫这个日本人。
他说上海话,喝茶,泡澡堂子,已看不出日本人的样子。
聊到日本人马上要打上海时,妹夫还说:“我老婆是上海人,我两个孩子是上海人,我现在讲上海话,我当然是要保护上海。”
多么可爱的国际友人!
他帮着陆先生忙里忙外,和人动粗之前,还要先讲讲道理。
声称不喜欢暴力,让陆先生不要把他的茶楼搞脏了。
他不仅爱老婆,爱孩子,还爱护小动物,和小猫一块儿吃饭。
然而,当起底这个好男人的时候,导演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长镜头,让妹夫把身上的衣服一件一件脱掉了。
程耳好像在替陆先生说,来,让我们看看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鬼?
脱掉了衣服之后,大嫂的悲惨人生就从此开始了。
电影描述陆先生爱慕大嫂和吴小姐是这样讲的:
大嫂说她的生活寂寞空虚冷,想让陆先生带她私奔,陆先生的回答是:我需要照顾的人太多。
没有直接拒绝说,我对你这个13点没啥感觉。这像不像情郎们拒绝私奔时的标准套路呢——不是我不喜欢你,只是我的羁绊太多。
要知道的事实是,当时的陆先生正在负责处理大嫂四处沾花惹草这件事情。
能让黑帮大佬吐露心扉的,只能是大佬喜欢的那个。
于是,王先生说不想杀大嫂那就不用杀了,为了面子杀人不值当,把大嫂送走就行时,陆先生一时间欢脱起来,原来难以下咽的饭菜,几口就吃完了。
陆先生也是欣赏吴小姐的,吴小姐来求助,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电影,我都看过。
多年以后,仍然念念不忘。
看这小眼神,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而吴小姐的梦想是,和老公过好两个人的小日子,哪怕老公是个废材。
但被霸占和抛弃时,一模一样,一个字不改的话,吴小姐听了两遍:现在时局很乱,接下来会更乱,找到好的工作不容易,这是求之不得的机会,地位高、钱多、不辛苦、又安全。
一遍是王妈当说客时说的,一遍是老公摊牌时说的。
讽刺一个负心汉,导演多用力!看来,程耳的价值观又红又正——这荒诞画面的背后确是让人不堪承受的心酸。
《罗曼蒂克消亡史》这片子,从头到尾讲的是抗战前后上海滩黑帮的往事,在片子里虽然看不见导演,但导演的身影时隐时现,程耳像上帝一样,俯看着整个故事,这里拨弄一下,那里拨弄一下,片子越来越精致,细节也越来越到位,一个好故事,一个好好的商业大片题材,于是做成了文艺片。
向周星驰《喜剧之王》致敬
4、
票房这件事情永远不会以个人喜好为转移。
《罗曼蒂克消亡史》去年上映的时候,档期前后大片云集,这片子在票房上算是扑街了。
票房不好,人们就会怪观众,什么曲高和寡,审美水平不够的话,阿甘在网上看到了一大堆。
既然允许导演在电影里挥洒自己的野心,那为什么就不允许群众不买账呢?
据说这片子,原来还有一些其他片名,是最后才确定叫《罗曼蒂克消亡史》的。说实话,这名字首先就扑街了,而英文名《The Wasted Times》,也是不知所云。
罗曼蒂克这么老土的一个词语,就像听人说洋车、洋画儿什么的,大概都是民国时候音译过来直接用的词语,阿甘从票房主力90后的嘴里是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讲话的时候,带上这个词儿的——这词儿的百度指数也就是2000左右的样子。
讲民国的故事,用民国的词,更何况讲的就是民国的那些风流俱往矣的事呢?或许导演是这么想的。
你看,杀人之前要喝茶,剁了别人的手,要了别人的命,会礼貌的说一句:“对不起了”。大管家说什么事情,永远都是那么侃侃而谈。新来的杀手,要会演,要体面。打算抛弃掉发妻的时候,讲话还是那么文质彬彬。即便是被戴了绿帽子的黑帮大佬,也会说,为了个面子杀人不值当。
这是多么浪漫的民国范儿啊——没有了。
浪漫,是这个这片子的面子,而乡愁,才是这片子的里子。
吴小姐碎碎念的说,喜欢哪里,就会喜欢哪里的菜。背井离乡,都快饿死了。
于是,陆先生想起了自己的妹夫,在上海这么多年,还是经营着一家日本餐馆。
长袍虽然穿在身,但他的心仍旧是日本心。平时的生活方式,还是和服、刺身、榻榻米那一套。
哪怕在战场上,妹夫也依然念念不忘,他在横滨有块儿地。
即便是无足轻重的配角,程耳也愿意让他恋着故乡。
更别提大嫂离开上海时,这来自灵魂的呐喊:Take me to Shanghai。
最后,他们所有的人全都回不去了。
敢问,乡关在何处?
那个十里洋场,熙熙攘攘的大上海没有了。
在片中反复出现了战争前后,繁荣着的与被破坏的上海的俯瞰画面。
而陆先生离开上海时,站在长满了青草,已经荒芜掉的陆公馆前的画面,更是“杨柳依依,阴雨霏霏”的翻版。
提民国则绕不开上海,民国的上海已经成为了某一种文化上的符号。那时的大上海,似乎是自由的,是富足的,是夜夜笙歌,而又百花争鸣的,那是鲁迅和张爱玲的上海。
当然,当年就有唱反调的,比如林语堂,写了一篇文章说上海,开篇就是:我歌颂这著名铜臭的大城,歌颂你铜臭,与你油脸大腹青筋黏指的商贾。
只是不知,程耳的乡愁是不是正在那民国的上海?
所以《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片名改叫《上海滩往事》或许更直接一些,保不齐在传播上还能借上许文强和冯程程的光。
而按照现在的传播规律,这片子的宣传标题应该是这样的:
震惊!她是上海滩的交际花,几位大佬都爱他,却被色情狂魔囚禁在地牢
Take Me To Shanghai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插曲
下一篇:你的人生是配角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