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我们小组的碰面都是开online的会。第一次开会,讨论案例就一口气讨论了快四个小时!我果然跟不上他们讲话的速度,其中一个同学还坐在车站,戴着口罩,说话呜鲁呜我鲁的,我只能尽量伸长耳朵尽量听,偶尔地插几句话,大多数时候主要就是那四个瑞典同学讨论,大概就是这样的:
“我觉得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
“xxx我不是很了解,你们有谁了解吗?...如果都不了解这个点我们要记下来,散会后查一下。”
“我突然想起,我们还可以补充这么一块内容...”
“这部分可以引用xx书,我记得上面有一章跟这个有关系...”
就是这么七零八碎地一直从早上讨论到中午,大家都饿得不行了,宣布散会,第二条继续讨论!
散会后我就琢磨,如果第二天我们六个人还把这两个案例的所有细节再讨论一遍,每个人需要关注每个细节,那我就要给累死了,我耳朵都快抽筋了。不行,为了我自己的身心健康,我必须打断这样的工作模式,虽然第一天没有说好谁来做PPT,但是我打算尝试做一版看看。
这么多人,说了这么长时间,有太多的信息碎片,我尝试着把第一个案例搭了一个框架,建立了合理的逻辑链条和层次,并考虑了内容的编排顺序等等,做了一版PPT。
第二天我们一开会,我就说我先做了第一个案例的PPT,你们看看行不行,觉得可以的话,我把案例二的内容也做了,这样咱们按照PPT分为六个模块,每个人只需要细化自己的那个模块就行了,无论是查书还是google,我们就可以独自完成各自的部分,最后再合起来过一遍,感觉这样会快一点,就不用每个人都关注所有点了。
我的同学们特别惊喜!后来就是按照我搭的PPT框架,每个人往里面再细化,填充自己的那个模块,无论是图表支撑,还是为了美观插入的图片,每个人负责好自己那一部分就可以了,不用老约时间开会了,开会我觉得往往效率并不高。
到最后我们一起又过了两遍,把一些细节进行了微调,演练了两遍,我又给PPT增加了一些小特效,看上去会酷一点,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
做报告分析那天,一共6个小组,除了一个组没有按期完成申请延期以外,其余五个组都做了演示。我们组是数一数二的,当天我们就刷成绩刷到了VG(优秀)。我们的那几个小组成员还在群里说,我们组的PPT是最棒的!哈哈!
说到这,可能各位有点疑问,这做PPT和演讲与写作有什么关系呢?
演讲其实就是一场没有落实到笔头的文章,而PPT就是该文章的提纲,是整篇文章的骨架。能够在一堆散乱的信息中,缕清脉络,逻辑清楚地展示内容,是重要的能力之一。我听力和口语肯定是我们组最弱的,不过我也能够提供我的价值,绝对不能沦落成打酱油的。
3天前的傍晚,孩子们在海边,离我家开车10分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