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自6月16日开幕以来,一时群星璀璨、现场好不热闹。
而作为本届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姜文,最受瞩目。
其新作《邪不压正》,及该片主演彭于晏、廖凡、周韵、许晴和幕后众多主创人员,也一起成为这场电影盛事被媒体关注的焦点。
可以说,这回姜文是真的大火了一把。
当然,其实他一直都很火。
就其所导演的作品来说,人们最熟悉的,还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华语电影中,青春类绝对的翘楚之作。
而要说最震撼人心的,却是《鬼子来了》。
这部电影在国内属于禁片,可据说在海外却获奖很多。
根本不用讲,自然是因未能通过审核的缘故。
不过看过之后,夫人觉得,确实非常值得推荐。
堪称是一部具有相当思想内涵的好片。
观众见多了屏幕上那种,千篇一律的抗日神剧,早已有些审美疲劳了。
可姜文展现给我们的,则是很不一样的画面,和很不一样的思考。
他坦诚、大胆地打碎了人们对于抗战,固有的一些刻板印象。
直击人心,深刻剖析国民性,甚至追问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层问题。
影片开头,主角马大三正在偷情,肆意地放纵着原始的欲望。
紧急着,一个自称是“我”的人,突然来访。
扔下了两个麻袋,且要求将里面的“东西”看管好。
被枪顶着额头的他,迷糊着双眼,早被吓得魂飞魄散了。
但等到第二天,在向村民们讲述之时,他又变得绘声绘色,添油加醋了起来。
极力地表现出对方是多么的厉害,而尽可能地掩饰着自己的胆怯。
还巧妙地把看管不好的责任,成功地甩了出去——大家都会受牵连。
本来“我”说的,是要“你”的命,现在却被说成了是全村人。
也许,人在求生本能的刺激之下,会很轻易地放弃掉许多东西。
比如说,敢于担当勇于反抗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集体精神。
这一点,在马大三及村民们的身上,越到后面,体现得越明显。
其实,被送来的的所谓“东西”,一个是中国人董汉臣,另一个是日本人花屋小三郎。
为了能在“我”取走“东西”前,让他们安然无恙,全村人可着实费了不少心力。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马大三,和他未过门的寡妇女人鱼儿。
但问题真正的焦点,集中于这个中国翻译官的身上。
一边是深受武士道精神熏染的日本人。
他为了维护天皇和国家的尊严,极力求死的闹腾。
一边则是千方百计想要活下来的中国汉奸。
董汉臣曲意逢迎,反复利用身份之便颠倒事实。
在他嘴里,无论自己讲,还是翻译日本人的,均是被其聪明处理过,想要挣脱逃跑的话。
混淆不清的是非,让村民们犯了难。
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看护,甚至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开始登场。
转折点,是武士道精神包裹下的日本兵被消磨、同化了。
他逐渐地恢复到了人性求生的本能状态,而时间也已过了之前取“东西”的约定。
经历了那么多,比如为他们奉上白面、饺子、酒,尽其所能好吃好喝地招待。
到了实在在无力继续之时,村民们才商量出了刨坑埋掉的决策。
采用抓阄的办法,确定负责杀人的,是马大三。
可笑可恨的,是刨好坑之后,别人都悄悄地开遛了。
善良又愚昧的马大三,只好偷偷将其转移到了长城的破洞里。
事情败露后,他们又请来了在前清杀过八大臣的所谓刀手刘爷。
可极为讽刺的,是这次还没有把他杀死。
刘却装模作样,仰天长叹,竟然抱怨自己因此而毁了一世的英名。
马大三,村民们,两个莫名的外来者,刀客,他们无不怀着共同的鬼胎——活命要紧。
明明一个是出卖国家的汉奸,一个是惨无人道的日本兵,可偏偏没有人敢杀人。
善良、天真、愚昧、无知掩盖下的,是人人想要自保,不愿担当的国民性。
多少年以来,底层的中国老百姓只想安稳过日子。
他们何曾晓得还有国家,有民族大义。
最后一次,众人集体无意识的举动,是把这两人送到了日本军队里。
目的,是天真地以为能换取到粮食。
然而,归队之后的花屋小三郎,由于让天皇蒙羞,自己也遭到了辱骂殴打。
这时,战争机器在他身上留下的习性,又重新复活了。
村民们,则在日本军队海陆军联欢会的现场,全部被凶残地杀害。
在此之前,他们还幼稚地唱歌饮酒,普天同庆呢。
所幸和大肚子鱼儿去了她娘家的马大三,躲过了此劫。
直到这时候,他才觉醒,日本军队对村民们意味着什么。
只可惜,扮作卖烟卷的小贩,冲进关押日本战俘的基地后,还是让国军给逮捕了。
理由是违反了停战指令,影响了国际和平秩序。
马大三居然在许多同胞的层层围观之下,被砍下了头。
多么无可救药的愚昧无知,多么沉重惨痛的历史教训。
在这部片子里,你会看到国民性中极为丑陋的一面。
而那些东西,才是真正的鬼子来了。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对着这样的邻居,中国人始终应该保持足够的警惕。
姜文的贡献,就在于他有足够的勇气。
敢于披露、审视、反省过去,从反面告诫后人,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