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从少年时代起便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只可惜,对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还没有深刻地领会。如今到了在后辈面前愧为前辈的年龄,方才有所觉悟:原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据悉,国外有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的一生工作所需的知识,90%是参加工作后学习的。可见,如果仅靠从学校学得那点知识,是远远不够应付日常工作的,更谈不上学有所“成”了。
看一个人实际的能力水平,主要不是看学历,而是看“学力”(即再学习的能力),看其是否真正有学问。学问学问,就要像孔子那样,“子入太庙,每事问”。要学而不倦,不耻下问,多思善疑,勇于创新,才有长进。学而不问,不求甚解,脱离实际,墨守成规,实为“死读书,读死书”。如此“学习”,贻误青春,最后结果是一事无成。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学习在方式方法上不能仅仅限于在书本上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实践中增长才干。所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是,紧密结合实际,加强理论学习,学以致用,边学边干,从干中学。简而言之:要在“水”中学会“游泳”。宋朝大诗人陆游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的一首诗中有一句:“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诗的大意说:他初做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工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应该反映人民的要求和喜怒哀乐。他在另一首诗中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由此可知,所谓"工夫在诗外",就是要强调"躬行",到生活中实践体会,开阔眼界。
我认为,书上得来终觉浅,事须经过始知难。更何况“经一事”,可以“长一智”。故此,先哲们历来倡导: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俗话说:蠢人无药医。而我则认为,蠢人有药医,因勤能补拙;无药医的应该是懒人。所以,要想学有所成,始终离不开“勤奋”二字。
社会进步,知识爆炸,每时每刻都在迫使我们不断接受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稍为松懈,便会因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落伍。难怪不少已取得骄人业绩的成功人士,也常常向人们发出呼吁:学习学习再学习!每念及此,耳畔不禁又回响起少年时代一句催人奋进的口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其实,只要我们能下定决心努力学习的话,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是“犹未晚矣”。
图片网上下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