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研究▪性▪学习有意思的文章
为什么“大乘佛教道士”可以有,而“印度教和尚”真没有?

为什么“大乘佛教道士”可以有,而“印度教和尚”真没有?

作者: 云隐柏舟 | 来源:发表于2017-07-18 16:37 被阅读488次

在喜剧《夏洛特烦恼》中有一段,夏洛穿越回高中时代之后,他的邻居送来了一个号称是“大乘佛教道士”开光的哈哈镜,相信很多朋友看到这段都会发出会心的笑。

16cf000066e09b915c9d.jpg

“道士”,在现代人的认知中通指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的神职人员,道教和佛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宗教,说“佛教道士”就和说“天主教大喇嘛”或“基督教阿訇”是一样荒诞的。

但是对于大多数的老百姓来说,宗教离实际生活太远,乱用宗教糊弄老百姓的骗子在现实生活中还真是越来越多了,上当的人也是不少。

但是,“佛教道士”这个说法如果摆在一些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场合,真的是可以有的。

有朋友可能读过南北朝时的《世说新语》,在里面常可以佛教的和尚被称为“道人”,如:

高坐道人不作汉语。或问此意,简文曰:“以简应对之烦。”
竺法深在简文坐,刘尹问:「道人何以游朱门?」答曰:「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

事实上佛教刚传入中国时,僧侣都是自称为“道士”的。据《法苑珠林》卷六九记载:“始乎汉、魏,终及苻、姚,皆号众僧以为道士,至魏太武二年,有寇谦之,始窃道士之名……”

也就是说“从汉朝佛法初传直到十六国时前后秦政权为止,佛教的僧侣都被称为道士,直到北魏太武二年时有一个人叫寇谦之,才从佛教那里偷窍了道士之名……”

寇谦之遇仙记

魏太武,指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那位灭佛三武之一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而那位寇谦之,就是导致这次灭佛运动的最大推手,他继承和发展了来自于汉末张角的太平道,不仅仅从佛教那里偷来了道士的名号,而且将佛教中的很多教理如轮回以及戒律等都用于道教的改革。

《行事钞资持记》下三曰:“道士本释氏之美称,后为黄巾滥窃,遂不称之。”

所以如果摆在特殊的环境下,大乘佛教道士其实是可以有的。但是印度教的和尚则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有。

之前微博上某位大V写了篇名为“瑜伽不是健身体操,而是印度庙妓的性交体操”的“科普文”,里面“科普"了许多对于大众来说颇为猎奇的知识:比如林伽代表湿婆的男根,比如某些教派中关于湿婆和其明妃乌玛的性力的崇拜等。

关于这篇文章对于“瑜伽”的明显的误解读,在此就不赘述了。只是就该文中不断提到的印度教的“和尚”如何荒淫一点做个小提示。

印度教“和尚”

印度教可以有僧侣monk但是却不可能有和尚 Buddhist monk。理由就和基督教不会有阿訇是一样的。和尚是一个佛教专用的名词,而且一开始就是中国佛教专有的名词。

我们如今常常称男姓佛教僧众之为和尚,但其实,和尚一词在佛教中应该是传戒的戒师,据大智度论卷十三载,沙弥、沙弥尼之出家受戒法,应求二师,一为和上,一为阿阇梨;和上如父,阿阇梨如母。可见是新受戒僧侣法统上的老师。

得以称为和尚的僧侣,必须在教义和梵行上都有德行,足以为弟子之师范,这个称呼虽然现在多指男性僧人,但实际上女性也可以被称为和尚。如南京鸡鸣寺的宗诚尼和尚等。

戒师在梵语中被称为邬波驮耶,只而所谓“和尚”只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因西域方言的讹传转译而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宋法云《翻译名义集》:“和尚,或和阇,《羯磨疏》云:‘自古翻译多杂蕃胡,胡传天语,不得声实,故有讹僻’。传云:‘和尚,梵本正名邬波遮迦。传至于阗,翻为和尚。传到此土,什师翻名力生。

而在印度教中,因为无一佛戒可传,二无和尚之音,所以“印度教和尚”这种说法从一开始就不正确哟。印度教中可与和尚相应的应该是GURU古鲁,华语译为“上师”。

嘛。其实也没有什么用的冷知识,现在你知道了吗?

相关文章

  • 为什么“大乘佛教道士”可以有,而“印度教和尚”真没有?

    在喜剧《夏洛特烦恼》中有一段,夏洛穿越回高中时代之后,他的邻居送来了一个号称是“大乘佛教道士”开光的哈哈镜,相信很...

  • 婆罗门教、印度教、佛教,傻傻分不清不?

    朋友最近要带着小朋友去泰国旅游,问了我几个问题:佛教和印度教有啥区别?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啥区别? 针对这个问题,...

  • 为什么和尚要剃光头”, 而道士不用

    出家道士为什么戴冠巾、穿汉服,不改俗姓? 为什么和尚要剃光头? 凡是出家当和尚的人都要剃光头发,这在佛教中叫做剃度...

  • 为什么和尚多胖,道士多瘦?(分行体)

    和尚吃素 为什么多胖子 道士只有四不吃 为什么多瘦子 和尚说 菩萨都是慈眉善目 和尚要坐禅 道士说 祖师个个道骨仙...

  • 日更|思想的混乱,境界的提高

    现在我知道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当和尚的了,为什么都讲究四大皆空,而有的和尚确又不是和尚,而追求人生真谛的确是道士! ...

  • 释迦牟尼与过去六佛

    佛教有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之分。《西游记》中的唐僧,修得便是小乘佛教。不过,自隋唐之后,汉地修得多是大乘佛教。 这里...

  • 菩提心是佛教的精髓。

    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基石,贯穿于整个修行的过程之中,还是大乘佛教最后要达到的结果。 为什么说菩提心是大乘的基石?月称...

  • 印度教与佛教的分与合

    有的人问,佛教是从印度发源的,印度教也是印度的古老宗教,为什么印度教会保留了下来,佛教却会从印度消失了呢?2017...

  • 沉稳内敛

    沉稳内敛 很多知识来源于相声,总听说佛教助念,没有真正见过,见到助念还是在台湾的电影《孤味》中,有和尚、有道士助念...

  • 愿每一个真情的人都没看懂

    道士:我每天吃斋念佛; 和尚:我每天也吃斋念佛。 道士:我相信人间有真情; 和尚:我相信无情即是真情。 道士:所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大乘佛教道士”可以有,而“印度教和尚”真没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kf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