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个坏词,“暴力”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对违反法律者使用,或者抵御外敌。使用暴力则是一种排他性的权力。
这种权力有三个层次:一层比一层力量更大,同时一层比一层更隐蔽,随风潜入夜,难以察觉。
第一 做决定的权力,去幼儿园穿裙子还是穿裤子?公司聚会是吃火锅还是农家乐?西红柿是蔬菜还是水果?“做决定”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明显的权力。
第二 议程设置的权力。也就是会议讨论啥。本次会议只讨论加班制度,不讨论聚会吃啥。也不讨论老板小舅子总迟到的问题。
整个社会也有它阶段性关注的议程,比如“什么是两个人互鸥”,就不应该讨论,因为我说是就是。
啥?你非要讨论?那就“文章已经仅自己可见”呗。
第三个是最隐蔽的,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高级,什么应该弘扬,什么是丑陋,什么应该唾弃。这就是意式形态之争。
比如某人做事,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这在某些地区是天经地义的,没人觉得奇怪。在另一些地方就叫做“某跑跑”,开除,永不录用。
“道德”的很多内容是被规定出来的,比如有一个时期,留辫子才是好人,谁不留就拖出去杀头。又有一阵子,不留辫子才是人,谁留辫子谁是狗子。
你看看,辫子就只是毛发啊。颠来倒去的整出这么多花样。
怎么能把“好道德”植入人们的心中呢?以前就是科举,规定你只能背这几本书,《五羊传》摇头晃脑的背十年,内心的顺序就被理顺了。看见黄上非立马趴下不可。在今天就是学校,学校的首要任务是秩序,不是学生们的智识和理性。
它告诉你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卑劣的,大家思想一致,行为才能一致,要是思想不一致呢?那就是电影里说的: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夜晚多么美妙
灯光缤纷闪耀灯
我的心像小鹿乱跳
这感觉真好
幻想我的城堡
是甜蜜蛋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