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着这种情况在身边发生,过去你考试的时候,有道单选题你做的时候你觉得是对的,考卷批改完发下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答案是错的,你却误以为自己知道这个知识点。然而有时候有道单选题你选择后总怀疑自己是错的,但无奈考卷已经上交,等批下来后发现这道题居然是对的,这时候你误以为你不知道这个知识点。
当你在知时,却没有在知;当你没有在知时,却是在知。
这听起来有些拗口,有点像佛教所说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认知的必要条件
你知道,并且你认识到你已经拥有了它,这就是认知的必要条件。古人说过“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们还得知道如何把所知表达给别人才是真正拥有了知识的表现。
检验你自己的知识
“我和其他人认为我们知道的事情有可能在事实上并非如吗?”作者给出了这样一个批判性思考中的重要工具。
文章举例的常识中,咱们拿一条来进行分析:“发泄愤怒的效果是可以减弱它,并使我们感觉好些。”
你认为这条常识是对的吗?
学过一点心理学只是的人应该知道,表达愤怒会使你更加愤怒,强化了愤怒的态度,并形成一种敌视习惯。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人类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种情绪,也就是愤怒的同时你不可能感到快乐,而快乐的同时你无法让自己愤怒。你试试让自己即愤怒又快乐,能做到吗?没办法做到是吧,所以当你愤怒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快乐。
为什么认知是困难的
原因一:未解决的老问题继续抵制解决。
原因二:每天新发生的情况无先例可寻。
原因三:知识的传承过程中被遗忘或不明智地拒绝。
信仰(宗教)是一种形式的知识吗?
这里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知识,知识是一些信息,但是有两个必要条件:
1. 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2. 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
接下来我们回到宗教信仰这个问题,我的确皈依佛门,自称自己是个伪佛教徒。为何称自己是伪佛教徒呢?因为当我研究并被经典中的智慧所吸引的时候,我便抛弃了形式主义(烧香拜佛、祈求平安富足、坚持吃素等等)。与其说是形式主意,还不如说是抛弃了迷信部分。
我举一个我学到的知识:
凡事皆有因果——我个人奉行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究因果。
这条原则让我在做决策的时候会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考虑进去,避免犯不必要的错。
同样,在我遇到失败或者困难的时候我不会怨天尤人,我会去寻找到底自己过去哪里没有做好才导致了今天的挫折,这会让我改善自己的不足。
知识的障碍
1.设定——把某事看作理所当然的,未被证明的某事当作真的来接受,这样会扼杀了通向知识的好奇心。
2.猜想——仅凭直觉判断或提出没有信心的答案,这完全忽略了证据的重要性。
只有采取谨慎的态度,坦诚的面对自己的无知(不要自欺欺人,也不要欺骗他人),才是通往知识的第一步。
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下几个过程: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以为是的人是不可能摄取更多知识,在他们眼里他们什么都懂。
知道自己不知道——这就是我们开始认识自己不足,才想着学习更多的知识。
知道自己知道——通过学习知识,达到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不知道自己知道——大脑神经元意外链接的惊喜,很多个分散的知识点再一次次新知识的加入后尝试着碰撞出新的火花,在你未学习该知识的情况下自行产生。
本章节的内容原文读起来会略显枯燥,作者举了大量的例子用来阐述很多信息我们以为了解但并非实情,但这些例子更适合美国读者,如有兴趣了解的朋友可以翻阅原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