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讲授的课题是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下面我将从选课意图、目标达成情况、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效果与课堂缺憾五个方面进行具体反思。
一、选课意图
当初从安排上看到高老师为我们带来《春望》示范课,我们年级王老师选择了《背影》。我从学科组建设与发展角度思考,非常渴望专家能从不同文体或者说不同课型上给我们的教学予以指导,于是本着这样的初心,决定挑战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能够“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并在课程目标与内容里明确要求学生能“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这反映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课堂中,既要关注语文知识在课堂中的生成与运用,又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任务与多样的活动进行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以此为指向,我以八年级上册中的“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专题为例,进行了教学实践。课题确定后,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相关话题学生都有话可说,可深浅并不好把握。因此,也多次请教我的师傅、同事们,具体结果今天已呈现给大家。希望不足之处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我将潜心钻研,不断成长。
二、目标达成情况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是人教版新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书中曾对综合性学习也有以下表述:“语文综合性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学习活动。”在我们的部编版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得到了重视,教学目标清晰,实施步骤完整,使其教学有章可循。结合教材分析,我特设两个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运用互联网搜集和整理信息;2.对互联网形成理性的认识,清楚互联网时代的利弊。目标一在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中基本达成,此目标设置合理,适合学生实情。目标二,倾向于实践,与目标一相比教学过程中未能按理想实现有效推进。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如既往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本节课主要以任务驱动、思维导学、点拨提升法为主。课标建议语文教学“尤其注重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核心素养中也提出“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本课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用互联网学语文,分三步走,层层推进,有效引导学生在探究展示中步步深入课堂。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科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学生活动主要有信息整理、合作交流、展示倾听、感悟等。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以搜集到的信息整理为主,使学生拥有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在难点突破时采用了合作探究法,及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四、教学效果
高效的课堂生成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我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我非常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充满求知的愉悦感中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五、课堂缺憾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非一蹴而就,本堂课也还有很大改进与完善的空间。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更要关注课程的实践性。比如,学会正确运用互联网搜集和整理信息。学生会的程度如何,有待跟踪调研;对互联网形成理性的认识,清楚互联网时代的利弊。学生是否能够合理使用互联网,能否真正用互联网助推学习,也是需要在长久的调研中实现的一个目标。因此,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仅是在课堂“言说”过程中,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能勤思考、善实践,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摸索前行,帮助学生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将力争让课堂成为学生语文“践行”的场所,为学生积极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世界。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我将不懈努力,让自己站稳讲台。
我的反思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