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校”这个“物种”在中国,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个很神奇的很长寿的“物种”。
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去学校?夏朝:把学校又分成了四个等级,按级别叫做:“学”、“东序”、“西序”、“校”。
商朝:又把这四种学校的名字给为:“学”、“右学”、“左学”、“序”。
汉代:最高一级的学校称做“太学”,下面分别称做“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再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
明朝、清朝:“国子监”已经不是学校的性质了;成为国家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而这时候一般的学校称为“书院”、“书堂”、“私塾”等。
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不但明确了整个学校教育制度,还规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奏定学堂章程》里公布的小学课程是中国第一套正式的小学课程。
2
曾几何时,我们以为很多东西历万世而不变,恒久不改。
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去学校?铁器会氧化生锈,最后消失在空气里;
秦始皇认为他的家族可传万世,但后来连“皇帝”“皇权”都消失了;
“过年”这种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习俗,虽然延续至今,但明显热度有减无增,人们纷纷感叹年味越来越淡。
反而,“学校”这种社会活动却愈久弥新。
而它的表现形式也没啥改变:从中国的孔夫子到西方的苏格拉底,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围坐在下面听。
当然还有让我们深恶痛绝的事情——记得写作业哦!
为什么这种形态的学校还没有消失呢?
3
互联网的横空出世,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便捷。
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去学校?在互联网上,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充分交流和互动,且不受时空的阻隔。
现在,世界上最优秀大学的教学视频也可以在网上找到,人人都有机会接受最优秀教师的指点。
大量各行业的专家,在网上孜孜不倦地讲授他们的毕生所学,不管视频还是音频,应有尽有。
如果你想获得知识,完全没有必要辛辛苦苦报名去学校,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
但至少在中国,一些家长为了挤名校那是用尽一切办法;中国的学区房价那是一路高涨。
我曾在深圳罗湖莲塘教书,听说有一套18平方米的学区房叫价200万,还能引起人们疯抢!
4
从以上得知:我们去学校获得的东西,其实不仅是知识,还有其他。
前段时间,跟我小姨聊天,说到她儿子的教育问题。
小姨可是苦大仇深,抱怨学校作业太多,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每天写作业写到晚上十一点多。
唉!后来没办法,只能去报个晚托班。
刚好在学校附近,晚托班里全是同年级的孩子,晚托班成了学校的延伸。
好处是:小姨的孩子每天都能早早的完成作业——因为大家比赛写作业,以写得快为荣!
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去学校?这就是学校带给我们的一套约束办法——他律!
5
自古以来,学习本就是一件苦差事。
那些鼓吹什么“快乐学习”,什么“美国式自由学习”的,都是自欺欺人,谁信谁后悔。
中国自古都有:“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个比喻很恰当,只能吃得苦中苦,方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我以前教书时,不止一次的跟家长说过:所谓的美国式自由学习教育,全是针对贫困人群;真正的高等精英教育,那真是苦不堪言,有机会去看看哈佛大学凌晨三点的图书馆,必定是灯火通明。
自古至今,学习本没捷径。
6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去学校?我们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究竟是为什么?
一是没去践行道理,二是没有坚持做!
学习是艰苦卓绝的,自律者极少,绝大多数需要来自他人的约束。
约束不一定是棍棒,也不是需要怒吼批评和体罚。
可以让同龄人一起学习,仅仅因为自尊心,你就会克制懒惰,拿起书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7
此理论推而广之。
比如我决定早起锻炼身体,我就一般去公园,看到一些老爷爷老太太在运动,你就不自觉迈开了腿;
比如我想学习,我就一般去书城。
安静的环境,目光所到之处,都是读书人,你也会受其感染;
对事业成功来说,坚持比能力更重要。
人性中惰性极强,怎么做到坚持?——主动加入一个好的约束环境。
我的一学生,成绩本身不错,小学阶段惰性极强。后来考取了深外,满屏幕学霸,这也督促她克服懒惰,勤奋学习。
所以,我经常建议家长,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去个好学校——因为那里有他律!
所以,我经常建议父母,一定要住一个好的社区——因为那里有他律!
所以,我经常建议刚入社会的大学生一定得去好公司——因为那里有他律!
所以,我经常告诫年轻人要去大城市发展——因为那里有他律!
所以,我经常也劝导自己,一定要去多接触牛人、大神、正能量者、乐观开朗向上者、艰苦朴素者、好学不倦者——因为我也需要他律!
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去学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