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勤奋是成功之母,懒惰是万恶之源。”孩子现在如果四体不勤,将来到社会上也不会照顾自己和他人。
一、童年的快乐来自什么
有人说,童年就是玩耍的年龄。如果我们和孩子在一起时,我们就会发现,即使你放手让孩子玩,孩子玩一会以后,也会感到很无聊,甚至莫名哭闹。
没有充满欢乐和激情的陪伴,就难以想象有真正的和幸福的童年。而欢乐和激情常常是在动手动脑中才会激活的。一个人的才干是在劳动中增长的,许多优秀品质都是在与学习交叉的体力活动中形成的。
第二十一课:怎样培养勤劳的孩子不小心把水洒到地上,马上拿来拖把拖干净——自己做的错事自己纠正。每个星期天,五岁的姐姐带领两个弟弟负责大厅地面卫生。其中一个是负责检查的,负责把遗漏的小渣渣捡干净。
其实,孩子非常不喜欢别人把他看成懒汉。我们家长应给孩子多创造一些做家务的机会。五、六岁的小孩子在吃饭前就可以帮助父母摆碗筷了,有的还会给父母添饭,这样的孩子格外懂事,吃饭也格外香。
对于四、五年级以上的孩子,在假期,父母上班前可交代孩子今天吃什么饭,可让孩子提前把米饭或粥煮好,把菜洗好。渐渐让孩子征求大人的意见,安排一天的饭菜,通过孩子的安排,也可以看出孩子心中有没有父母,知不知道父母喜欢吃什么?同时,管理的才干也在其中提升。
既是孩子上学期间,每天也有孩子可做的事,如每天睡觉前洗脚,洗袜子;可帮爸爸妈妈擦皮鞋,家长做饭时,可在一旁一边剥着葱蒜,一边谈谈学校里的事情,这样,孩子和父母的心永远是在一起的。我们看这个“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父母与孩子情感交融在一起,才有“孝”可言。
我这样说,也是来源于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我上小学四年级时,爸爸妈妈都要上班,爸爸还经常出差,因为我每天放学早,妈妈就给我一些钱,让我放学后买些菜。我得到妈妈的信任,感觉自己很能干,买菜回来,就把菜择好,洗干净,渐渐,也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饭菜。由于从小的这些锻炼,自己工作和成家后,都能有条不紊。
我一直认为家长对孩子的爱,要考虑得长远一些。现在很多年轻人由于从小没有养成勤劳的习性,婚后的生活也是好吃懒做,婆家吃几天,娘家吃几天,家里常是冷锅冷灶。其实,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也并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愉悦的全部。
二、有“感恩”心的孩子有福气
“有漂亮的心,必有漂亮的一生”。漂亮的心就是感恩的心。关于“感恩”有四种不同的心态,因而也就有四种不同的人生境遇:
1、在无恩处,依然有恩:这种人心底无私,在一般人不可能平安、得到福气的地方,有感恩心的人自然会很平安,很有福气。
2、在有恩处,知道感恩。这种人常能得到他人的相助。
3、在无恩处,无恩:这种人容易陷入“冤冤相报何时了”的纠缠中 。
4、在有恩处依然无恩。这种人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因为所有的拯救工作,对他都是白费心血的无底洞。因此是永远无法绝处逢生的悲惨人物。
在没有爱和感恩的人生命中,满满的是怨、恨、烦,是贪嗔痴慢,因此是一片黑暗,而在黑暗中就隐藏着步步杀机和撒旦所埋伏的陷阱和死亡。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感恩的心呢?
不要单向付出!虽然爱是无私的,但父母的爱如果只是单向付出,不注意培养孩子的感恩回报意识,孩子就会认为这是父母应该的。
中国有句谚语:“常让孩子听顺耳的话,等于给他一把害己的匕首。”“溺”,弱也,不能自胜也。溺爱得越深,就会给孩子“溺”出一溜挫折来,“爱”出一身毛病来,他不仅跟你较劲,而且等待他的是20年或是更长的挫折,直到孩子懂得爱你。
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古代的贵族子弟六岁开始上学,先学什么呢?先学生活规范。先学洒扫、应对、进退等做人的礼节。
> > >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天刚亮就起来,打扫庭堂内外,培养蒙童治家过日子勤谨的规范。朱熹很重视培养蒙童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文字笔砚,凡百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置原所。”还要求“凡脱衣服,必整齐折叠箱中,勿散乱顿放,则不为尘埃杂秽所污,仍易于寻取,不致散失。着衣既久,则不免垢腻,须要勤勤洗瀚。破绽,则补缀之。尽补缀无害,只要完整。”
如今家长的娇纵和包办替代使孩子的惰性日渐滋长,并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更别提动手能力了。“高学历,会扫地!”这是深圳一场招聘会上,一家公司在其展位前打出的横幅。原本以为这家公司是在做秀,哪有连地都不会扫的大学生?有些学生可能不屑一顾地说,谁不会扫地?可你真让他扫起来,笨拙的拿着扫帚,而且只是扫扫表面的,边边角角以及更隐藏的死角都不去扫,留下很多藏污纳垢的死角。现在看来,高学历,会扫地!的招聘要求也许并不低。
> > >劳动能增长孩子的能力,生活能力差,是现在孩子的“死穴”。所以,我们还是应从古代教育中学习一些智慧。
【给孩子点亮一盏心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衷心希望我对《弟子规》的感悟传播能使更多的孩子德才相长,使更多的家庭受益。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减少浮躁气,提升人的高贵气质,为自己和家庭积福。 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弟子规》,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和喜欢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篇《论语》不可错失的学习,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