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福寿双臻”创作者杭德万老先生,还得从对其作品的意见说起。
去年深秋时,在书法家马俊德老师处,我看见一幅《福寿双臻》作品,初看就有一种清新祥和、愉悦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的亲和感觉:福中有寿,寿里连福,再配上寿星佬(寿)、蝙蝠(福)、梅花鹿(禄)和鹤(贺),不就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庆贺福禄寿”的字画图案么,这也不正是当今社会老年人的生活写照么?!但细细一看,却又点小瑕疵,倘若能改进一下,就会更加完美。于是,虽未谋面,通过作品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作者肯定是一位豁达知足、乐观向善之人,但是文化和书法功底还需努力。
于是,我将自己对作品的意见说了出来,马老师也是赞同的。
大约在冬季的一天,马俊德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杭德万老师来他家了,顺便给我捎了一幅他修改后的《福寿双臻》作品,想当面坐一坐。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怀着感激与愧疚的心情道出了不能见面的遗憾,并感谢杭老的抬爱和付出,最后只好在电话里与杭老聊了大约十分钟。
今年元旦,我们一家人第一次去广西看望亲家,我精心挑选并裱了两幅作品,第一幅就是杭德万老师的《福寿双臻》字画艺术作品,另一幅是刘公信老师的木刻画《财神关公》拓片。
再次得到杭老的作品,是在和马俊德老师聊天时说起的,后又通过杭老的体己好友、篆刻大家魏积玉老师联系的,因为杭老的作品灵感来源于他去魏积玉老师的工作室时,看到的一幅隶书福寿作品。
【福寿图】(隶书魏积玉老师提供)第二天魏积玉老师电话过来说事情妥妥的了。
与杭老的谋面是在公输堂文化艺术节活动时,我与马俊德老师、魏积玉老师等去孙姑村杭老的家里,接他一同前往游览的。
杭老的房屋是向阳桩基地,三间两进楼房,前房的后门为月拱门。院落干净紧凑,花木有致;屋内整洁清静,装饰的书画古朴美观。
从去渭丰镇祁村公输堂,到大王镇拜访木刻家刘公信老师,整个过程中,杭老的话语几乎不多,只是对于公输堂,他简短地说到了他六十二年前参与“郿坞岭会战”(大炼钢铁年代)时曾经驻扎在此的概略。
送别的时候,当车上只有我和杭老时,我才粗略知道了他的“书法简史”。
大约四年前,他看见别人一幅“寿”字写得不错而想购买时,那人却狮子大张口,当时74岁的他只好带着惋惜的心情作罢,同时也立下了“我要自己写好”的愿望。自此他一边临摹一边揣摩醒悟,有空了就访书法界人士交谈请益。从“寿”字开始,到“福”字,进而促成了“福寿双臻”的作品。
在这个创作进取而又凝练结晶的历程中,他的作品不断地得到了社会上喜爱者的认可,西安城里就不时有书法界的同仁登门求宝。
行文至此,忽然,感觉“活到老学到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两句名言似乎就是对杭德万老先生的真实画像,惟愿他聚德成万、福寿双臻。
聚“德”成“万”话福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