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溪河是信州(上饶)信江上游的一个主要支流,主要发源河道有两条,但在永丰境内共有十一条河流。这两条主要河流一条发源于福建仙霞岭,另外一条便是十五都源,此两河交汇后在信州(上饶)黄金山下汇入信江。
十五都源作为丰溪河最二大支流,其整个河域地势比起其他的河流最为奇特,此股水流发源于本土铜钵山主峰,一路之上两岸奇山旷险、山高路远、整条河流处在一条峡谷之中,河水在峡谷中奔腾约四十余里,更为值得称赞的是,这条峡谷完全是被河水万万年来冲刷出来的,这也是本条河流的特殊之处。十五都源最后途经二峰也极具特色,西面山峰如同红色神圭,惟妙惟肖,神圭由两座连体山峰组成,连在一起形似神龟,本地人称之为“军潭山”。组成“军潭山”的两座山一大一小,高度却是基本相同,且又都是丹霞山,其整山通红,小山如一个乌龟伸长脖子望天空,大山的山顶平坦,山顶树木葱郁,生机勃勃,但是,山却是四面悬崖,属于无法攀登的绝壁山体。河东边的山体则是如同一个锥子一样的山峰,直插云天,高达百丈,当地人称为“螺蛳岩”,螺蛳岩通体红色,为页岩 ,其层次分明,其山四周山石均为裸露,山巅为锥形,但山巅之上草木旺盛。这两座山峰为丰溪河东西两岸最后的山峰,如同两个巨人,一人一边把守着丰溪河,这条河流源源不断的朝着北方奔腾,河西岸经过的第一个村庄便是军潭村;河东岸经过的第一个村庄是黄家村,两村相距约两里地,隔河对望。
此处丰溪河段,峡谷到军潭村和黄家村为止,之后,地势逐渐开阔起来,水流奔出此处之后,原本的峡谷两岸不足一里的宽度,到此后两岸的青山逐渐拉开了距离,河水流出约五里地至塔底村,两边的山相距约达到三里。之后的地势,愈加开阔。故此,以塔底村开始计算,到源头地段计算为十五都地域,这一段河流也称为十五都源,这百里的河段确有近半的河流处在峡谷之中,其峡谷两岸青山叠层,云遮雾绕,风景秀丽且悬崖遍地,地势险要。自从唐朝黄巢在此大败唐军之后,此地便被历朝历代永久敕封为“封禁山”,因为在历朝历代这里都有举起大旗反抗朝廷的豪杰占山为王,反抗当局的暴政。
在一个约定的时日,“黄半仙”独自一人悄悄来到山外的军潭村。这个军潭村以林姓人员为主,据说是比干的后人,军潭村在当地算是大村,约百户人家,这里是入山人员的最后的栖息地,村里有饭店酒肆和歇脚旅馆,还有一条宽约四尺鹅卵石道路,在这里,也算是为进山的人员可以提供最后的方便与补给。
“黄半仙”来到“林家酒肆”门口看了看门店招牌,招牌上写道:“林家酒肆”。里面的掌柜看见有客人来到门口:“道长,里面请,打角子酒还是吃碗茶? ”
黄半仙说:“给我打两角酒娘吧!再来两碟小菜就行了。”
掌柜说到:“里面坐……里面坐……马上好。”
黄半仙落座不久,要的两角酒娘、两碟小菜老板便给端了上来。此刻,正得清闲之时,于是便独自在此坐在一张小桌子上面小酌起来。
正在悠闲着,看着门外清澈的丰溪河水,却见外面一人一马从远处的河边泅渡而来,
黄半仙认真的看着此人,逐渐的离自己越来越近,此人的穿着、身材、样貌逐渐变得越加熟悉起来,来人正是杨文,这是两人约定的时间里面,两人都单身会客,要到“军潭山”下看景致。
巜血屠》第三十一章巜丰溪峡谷》作为黄半仙来说,很多话当然不可以随便对别人说,特别是杨文,身边人太多,自然极其不便。就是有什么话,也只能对杨文一个人说,其他人无论是谁,能不知道,自然更好。
作为一个方士,说句心里话,自然而然希望在自己年老之后能够傍上一棵大树,当然,伴上大树有风险,自己也是知道的,所以,能够谨慎一些,自然是更好。作为黄半仙自身的考量,自己与杨文的来往,自然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但是,作为曾经多次到过丰溪峡谷的黄半仙来说,这个地方确确实实是条龙脉所在,这也有一点是印证了自己的判断和曾经的传说:自唐朝以来历朝历代都将此山封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朝代例外,即便是当今八旗,在没有品尝过铜钹山反抗势力的威胁之前,朝廷尚不知道铜钹山的厉害,等到铜钹山的反抗者给朝廷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杀伤以后,朝廷便会敕封铜钹山为“封禁山”。
自古以来,铜钹山逃脱不了这个宿命,这是千古不变的旋律,历朝历代自古如此。
片刻,杨文牵着马过了河,黄半仙看着杨文骑马调头走向“军潭山”。不急不缓说道:“掌柜的、多少钱?”
掌柜的殷勤迅速的跑了过来说道:“客官,二十个铜钱”。
黄半仙倒是想,反正现在没什么要紧的事情,不如有意逗一下乡下人:“二十个什么铜钱?是大明铜钱?还是大顺铜钱?”
“道长,别取笑我们乡里人了,现在早已经是大清了,你看我的头发都是剃过的。”掌柜的说完,将头上的头巾摘了下来。的确,剃掉的头发又长了许多出来,但是想别发髻子还是别不了的。
黄半仙笑道:“你想留住头发就像我一样出家算了,哪怕是当个头陀倒也是好的。”
“道长莫笑,像我等山村野夫,上有老下有小,不是剃不剃头的问题,也不是留不留发的问题,而是我们要坚守着曾经过往的一切,家中的长幼该如何处置?”
掌柜停顿了一下又说:“人生在世,有的时候,人可以为了一口气而活,有的时候却不得不忍下一口气而为了活着,所谓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损也,其实那些东西都是一套骗小孩子的玩意,作为一个成人是不要去相信的。”
黄半仙一听:“哎呀……掌柜的不像是山野村夫,倒像个饱读诗书,隐居山林的高贤啊!”
掌柜的说道:“不敢、不敢,道长说笑了。
人活几十岁,还有什么事情看不透的?
有道是:朱明王朝也罢!大顺王朝也罢!或者当今的大清天下也罢!作为我们一个升斗小民所需要的,只是安居乐业。
国家是谁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老百姓有口饱饭;
有个温暖的屋子;
有一个体贴的堂客;
有三五个听话的孩儿;
便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除此之外,人的幸福是什么?
有的人为国家、为民族、为天下而征战沙场,
可是征战沙场的人到底是为了谁?
从古至今这些征战沙场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主子。
为了主子而开始的杀戮,
是一种比牲畜还不如的个人行为,
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主人不同,
便要对对方的人赶尽杀绝,拔草除根,这是何等的可恶。
再将话又说回来,
那些高高在庙堂之上的人,口中喊的道德、道德、除了道德还是道德?
可是庙堂之上的人有几个是有真正道德的人?
李闯还未入京城,
便有人偷偷的打开了城门,
抵抗的大明军队顿时作鸟兽散,有谁会去为了道德而去拼命?
有谁会为了国家而去拼命?
又有谁会为王朝而去拼命?
没有的,真的是没有的!没有人会为高高的统治者而去拼命。
如果有,这个人一定是傻子……”
黄半仙一听顿时乐了:“等等……等等说……掌柜的话精辟啊!从未有过的高论,听了令人茅塞顿开啊!从来没有人能如掌柜一样的独到见解。只是,实在是不知,掌柜的看法从何而来。”
掌柜见到黄半仙来了兴趣,又似乎在卖弄自己:
“你看那些高高在庙堂之上的人物啊!
什么首辅啊?
什么将军啊?
都是像墙头草一样的跟着风向,跟着人流,哪一边强大便倒向哪一边,这就是他们口中所谓的道德吗?
老夫虽然久居乡下,但也却悟出人生的真谛,
如果有人跟你谈道德,哪这个人一定是最不道德的人。
真正有道德的人,任何事情都是以身作则:
这种人心中只有黎民百姓;
心中不会贪恋权力;
为人不贪恋美色;
为人不巴结权贵;
纵观大明两百七十年江山,能够有如此德行的人,又有几人?
自从太祖开国,为了巩固权力,杀人命如割草芥,数万数万的人口,便像牲口一样处置;
成祖夺得江山,诛孝儒以十族,何其毒辣也?方孝孺反朱棣称帝,其家室友人共有十族皆诛,效忠这样的王朝的人和被驴踢了脑袋的人又有什么区别。
这就是权力的暴力,只要是人有了这样的权力,便难以控制自己,便是牲畜不如,
纵观大明十余帝,头脑清醒、思维正常的皇帝恐十不足二也?”
“高见……高见……”黄半仙说道。
“道长非我高见,数百年来,条条大事摆在眼前,以崇祯为大明最后一帝,此人虽是亡国之帝,却非亡国之人,大明实亡于嘉靖,此人真乃千古一帝也,能够廿年不上朝的皇帝,江山依旧稳稳的抓在手中,凭的是什么?
凭的就是这些饱读诗书人的愚忠,愚昧,这些人没有人思索过:江山始终是天下人的江山,你今日为皇帝征战九州,也只不过是临时替人风光罢了。管理的好,延年益寿,管理都不好,如同蓝玉一样早日归西,大明朝这样的人还少吗?
朱元璋欠下的账目,当然得由其子孙偿还,连本带利,百万多人,抽筋扒骨,不知道这百万的朱姓子孙见到太祖,该是怎样的哭诉?
讲话说回来,倘若大明不亡,再过百年,这块土地上的人如何养活千万的朱姓子孙。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大明亡了,有他亡的道理。
我们活着的人,无需再去坚守什么。”这个掌柜也真是会侃,一侃便是老半天。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日先生一席话,令老牛鼻子老道茅塞顿开啊!”黄半仙此刻自嘲道。此刻从袖中掏出半块碎银递给酒肆的掌柜。
掌柜接过银子说到:“道长稍等,我且去称了银两。”
黄半仙说道:“不必!不必!多余的是牛鼻子老道赠送于掌柜的,今日听得先生一席话,受益匪浅啊!真的不知此生此世还能听到几次这样有见识的话。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