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意味

作者: 碎语拾遗 | 来源:发表于2018-08-26 23:53 被阅读53次

    人是孤独的存在。

    从生物学角度,人是群居的动物,而且具有高度文明,除了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外,还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此不应该感到孤独。可是作为人中的一员,我却能时刻感受到那种如冷水浸遍全身的感觉,那就是孤独。就如当你打开手机,浏览其中储存的几十乃至上百个人名时,你却不知道该打给谁。正如周国平据说“孤独是人的宿命”。

    孤独的意味

    在开始以下论述之前,我要先声明:我完全赞同“人生而平等”这一真理,但这仅限于法律or制度范畴内讨论。如果从现实出发,人还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且不说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大不相同,有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高富帅”“白富美”,也有与之相对应的“吊丝”“矮挫穷”,只是从人的先天而言,人的差距也是巨大的,至少IQ/EQ还是由你自己的基因排列决定的。

    之所以要认证差异的存在,是为了使下面的观点让人更容易接受:并非所有的人会孤独;相应地,注重外在超过内在的暴发户们就很难感到孤独的滋味。这并非歧视,而是一种事实,至少是一种价值无涉的表述。

    为什么关注内在的人会孤独?因为他们会思考。因为思考的深,所以他们能深入地了解自己,更为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关注点、兴趣点,同时也因为他们注重思维的碰撞,所以对于身外之物没有太大的兴趣。正如会说话的鸟一样,会思考的人亦是大千红尘中的少数,而在这少数中遇到和自己思考方向一致的就更是一种奢望了。知音难求的后果便是孤独。

    行文到此,你可能问那些不甚思考的人无人相伴时难道不是孤独么?是的,那不是孤独,那是寂寞。我一直坚持寂寞和孤独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我看来寂寞是行为意义上的,是外在的表象,它完全可以通过让自己忙起碌来弥补,如去KTV唱歌;而孤独则是心理层面的,即便高朋满座,如果没有知音,亦会因无人应和而一尝孤独的滋味,就像《笑傲江湖》中的刘正风,金盆洗手时,诸多亲朋故旧、门人子侄均在场,可却无一人明其意,所以他是孤独的,但是他绝不寂寞。

    孤独的意味

    家是最后的归宿

    正如人的指纹各不相同,每个人因其经历的不同而致使其所思所感皆不完全一致,所以会思考的人注定是孤独的存在,所差者不过是程度不同罢了。而消除or减弱孤独的方法,除了碰上知音外,还有一个老少咸宜的方法,那就是回家。因为不管你的经历有多奇特,对家的记忆都是最深刻的,那个留存有你的童年、记忆着你的前半生的地方将是你最温暖的归宿。你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子or丈夫和你一样,对你所在的家有着共同的印记,对你有着最为纯净的感情。不管你的所思所想有多么深奥、宏大,都可以回家说说,因为父母是最好的聆听者,也是你最大的支持者,尽管他们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但是他们喜欢听你说。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组织基础,但是我认为家的存在其实是人类动物性的一个最大的表征。在动物中,除了群居动物外,大多数的动物都是以“家”的形式存在的。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将地球变成村落的同时,也让家有点支离破碎,不是么,看看那些经年不回家的打工者,在外地工作的人,出国的人,他们其实已经脱离了自己的原本熟悉的社会,正在与一个陌生的社会融合。因此,现代社会便捷的交通及通讯方式除了让人(尤其是陌生人)的联系更为密切外,从某种程度上说,也让人们尤其是熟人之间的距离更远,从而间接造成了人的孤独。

    有时我甚至觉得其实古代社会是最好的,虽然那是所谓的封建社会,但因为政府对社会的掌控力度不是那么的大,人们在大多数时候还是可以自由自在的。而在当代,不管是现代社会的规整,还是后现代的解构,都让人有太多的束缚。因为在一个奉行理性哲学的社会,追求制度完备,人们的一行一动莫不有规可循,而规则是少数服从多数的结果;在一个奉行后现代主义的社会,主张个性张扬,人们可以尽情按自我的意愿生活。前者难免会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压迫,造就了体制外的,少部分人的孤独;后者则易形成“百家争鸣”的混乱,造就了大多数人的孤独。

    人力有时尽,不仅面对自然界会这样,在反观自身时也会产生无可奈何的感觉。但还是要活下去的,而且应该追求有灵魂的活着,面对远方,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彷徨中坚强。

    孤独的意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孤独的意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ia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