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怎能让自私失去理由?》
人的自私成了一种德行和品性,自私的心理和行为人人皆有,只是藏在暗处。人公开否定自私的态度,暗地默认自私的行为,自私的人性是人的另一张不公开的身份证。
人不能不自私,这是个体生存方式决定的,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本能反应。个体是组成社会机体的单个细胞,人的自私性成了社会演进的动力。人的生存模式以个人为基础,个人的生存权利以自私为保证,这就构成了自私的理由和不绝的来源,自私是人性进化的原始背景。
人的理性否定人的自私,这是由人的共同目的决定的。自私是兽性的本能反应,自私是割裂人与人、人与物关系的利刃,自私是人类矛盾、冲突、战争的起因,自私是人理智的最大负资产,自私是万恶之源。
人的自私是人性的致命伤,是人类精神的癌症,是人性䠀不过的雷区。自私是对人理性的嘲讽,自私是人类前途上的最大障碍。
自私造成人与物、人与人的事实隔绝,自私造成个人自我的狭隘界限;自私造成物性、人性的畸变,自私造成人最大的互伤与自伤。
然而,人怎能不自私?古今中外,无人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让人放弃自私的理由,无论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理论说教、惩罚批判都不能中止人的自私心理和行为,社会多方的急迫干预,反而越来越强化了人的自私观念。事实上,人类的文明和文化一直建筑于个人自私基因之上,灭除自私,人类的精神建筑且不会倾覆?人的生命伦理且不会动摇?
限制、教化、惩罚、禁绝人的自私都是无效的,除非让自私失去所有的理由。
我们能找到让自私失去理由的根据吗?
《利益与享受》
人生在世,总要追求些什么,生活享受是人最普遍的追求。享受是人生的权利,也是人生的必须,没有任何享受的生活是难以忍受的。所以,人一旦活着,就会寻求享受的可能:一餐美食、一觉好眠、一身暖衣、一处良居、一场欢愉、一次性爱、一杯美酒……这些都是人的享受。当然,这种种享受都出于个人的需求,也是生存理念下理所当然的个人生存权利。人的种种需求归纳为生存利益,个人就是生存利益的生产单位和消费终端。
个人要获得生存利益不是容易的。因为,生存利益从来都是紧缺的,需要通过劳动代价或者各种途径、手段及过程来获取,利益资源得通过分配等方式来配置到人,并不可能合理均匀地满足每一个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利益消费的个人性质,个人性拥有规定了利益的界限,生存的利益被分割为私有,私有决定了利益的性质。事实上,社会就是利益的分配机构和交换市场。
包围着个人的是私有空间和个人利益,这是生存的基本形态。个人利益之间有分明的界限,他人利益不可侵犯,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就是生存利益关系。利益大多是一次性消费品,利益享用具有排他性,所以,利益的界限大大缩小了个人的生存空间。完整的世界实际上被利益划分割裂成碎片。
在如此利益格局中,个人并不能真正的享受人生,且不论为争取个人利益得付出什么,付出的艰辛与痛苦的代价是否与获得成比例,当个人获得利益时,利益的品质已经改变了原有属性:有的带着杀戮的血腥味、有的带着阴谋的霉臭味、有的带着欺骗的腥臊味、有的带着争夺的硝烟味……仔细一想,人常常这样享受:背负着良心的谴责品尝美味;承受着道德的拷问纵情欢爱;在他人的睥睨中住进豪宅;在一片责骂声中登上高位……当生存的自然需求变异为这样的享受,这享受还是人应该接受的吗?
事实上,人已经被变异的利益与享受败坏,人竭力得到的利益与享受是真正需要的赝品,所起到的是与鸩酒相同的作用。人所在的处境正在恶化,人与人的关系日趋疏离。
人们曾幻想将利益与享受公正化和纯粹化,让人得以理性的和理想的生存,殊不知这样的努力是徒劳的,因为利益与享受正是生存理念的当然产物,它们本身就具备了个人性和自私性,它们决不可被公正化和纯粹化。其实,人需要思考的:不是我们得到了些什么?我们该怎样对待?而是:为什么产生了这些?怎能让他们不可能产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