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之家
[历史]宋朝进行时(196)欧阳修

[历史]宋朝进行时(196)欧阳修

作者: 野狐狸_ | 来源:发表于2020-12-13 14:24 被阅读0次

    上一篇[历史]宋朝进行时(195)三冗

    196◆欧阳修

    先从大文豪说起。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景德四年(1007)六月生人,祖籍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根据欧阳家的族谱,那是一个名士辈出的望族,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就是小欧的二十世祖。

    不过,虽然祖上曾经阔过,但到了欧阳修这辈,境况就大不如前了。不如前,是委婉的说法,其实说白了也就一个字。
    穷。

    欧阳修的父亲叫欧阳观,他是个标准的读书人,一门心思科考做官,但他的运气似乎不太好,直到四十六岁那年才考中进士,这个年龄再入仕途,也就跟着别人唱唱“夕阳无限好”了。

    欧阳修出生的时候,欧阳观已经五十五岁,可还只是个绵州(四川绵阳)军事推官,从八品。更不幸的是,就在欧阳修四岁的时候,欧阳观因病去世了。至此,家里只剩下了母亲郑氏和欧阳修兄妹二人(欧阳修有一妹妹)。

    一个孤独无助的女人拉扯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家境之困顿可想而知。于是,父亲去世后不久,欧阳修便跟随母亲,投奔了远在随州(今湖北随州)的叔父。叔父同样只是个小推官,一下子要养活两大家人,经济上也不宽裕。母亲在照顾欧阳修兄妹之余,还要靠洗洗缝缝来补贴家用。

    孤儿寡母、寄人篱下、穷困窘迫……欧阳修的童年和范仲淹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也使他们在此后的政治生涯中声气相投,成为亲密的战友。

    春去秋来,小欧阳修转眼到了上学的年龄。自然,以当时的情况,家里没打发他去放牛就不错了,断不可能花钱为他聘请私塾老师。好在母亲郑氏曾读过几年书,于是她成了欧阳修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不得不说,郑氏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即便是在非常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然没有放弃孩子的教育。由于家里实在太穷,穷到连买笔墨纸砚的钱都没有,可郑氏居然想出了荻草代笔的方法。

    随州的河滩边生长着很多荻草,这种植物和芦苇一样,有着坚硬的茎杆。郑氏就以荻草作笔,沙盘当纸,一笔一划地教欧阳修识字写字。她不会知道,正是自己的坚持和睿智,为我们留下了一个震铄古今的文豪。待欧阳修文名远播之后,“欧母画荻”也和“孟母三迁”一样,成为我国古代贤母教子的经典故事。

    19.jpg

    欧阳修没钱买笔,当然更没钱买书,好在附近有一个富户,家里藏着很多书,他就经常跑去蹭书看。每当捧起书本,欧阳修就完全沉浸其中,全然忘记了疲劳困苦,常常读得连吃饭睡觉都不记得。

    不可否认,有些人天生就是读书种子,欧阳修爱读书,也会读书,他博闻强识、过目不忘,年纪轻轻就练就一手好文笔,写出来的文章成熟老练、文采飞扬。很多见过欧阳修文章的人,都会啧啧称奇,觉得他将来必成大才。

    天才归天才,在那个时代,哪怕你是文曲星下凡,也得通过科举来证明自己。年轻的欧阳修早成了公认的超级学霸,在旁人眼里,这种人,考上了不是新闻,考不上才是新闻。

    然而,事实证明,有些事情,越是大家认为理所当然,越是会出意外。天圣元年(1023),十七岁的欧阳修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结果一出来,他连第一关解试中都没过!

    事后得知,欧阳修的答卷中个别句子的韵脚超出了官韵范围,被一票否决了。

    古代诗文是非常讲究押韵的,当时虽然没有汉语拼音,却有官方指定的韵书,韵书中详细规定了每个字属于哪个韵部。考试时,考卷上不但会规定诗文的主题,同时还会指定韵部。也就是说,你必须符合基本的答题规范才能称为合格的试卷,否则,一切免谈。

    偏偏欧阳修年轻气盛,写起文章来不拘小节,一不留神犯下了个小错误。正是这么一个小错误,使学霸欧阳修转眼变成了复读生。

    不过还好,你还年轻,就再来一次吧。

    天圣四年(1026),欧阳修再次进入考场,这回,他轻松通过了随州的解试。第二年年初,欧阳修来到京城,参加礼部主持的省试。没想到,结果依然出人意料——他又落榜了!

    欧阳修此次落榜,输得更冤。准确地说,欧阳修并不是因为诗文写得不够好而落榜,恰恰相反,而是因为写得太好了。

    好到超越了当时的文章评判标准。

    当年,主持省试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枢密直学士刘筠。此人在文学史有一个名头——“西昆体”派代表诗人。

    “西昆体”是宋朝初年盛行的一种文学流派,讲究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特别注重形式上的优美。这类文体刚开始还算正常,后来越走越偏,行文者一味追求用词漂亮,为了对仗而对仗,为了用典而用典,反而使文章变得华而不实。

    为了把事情说明白,咱不妨举个例子,先看两个关于描写燕子飞过的句子。

    “巘巘风檐乳燕翔。”

    “双燕归来细雨中。”

    上面两句,一句是主考刘筠的,一句是考生欧阳修的。不用猜,大家都能分清楚,哪一句是谁写的。

    总而言之,对于普通而言,要想弄清楚西昆体派诗人写了什么玩意,你非把字典翻破不可。

    但是,这种拗口的文体偏偏是当时的主流。

    欧阳修在求学的时候,早就敏锐地注意到了这种文风的缺陷,继而着意纠正改变,让诗文形式更加符合内容的需要。

    后来的事实证明,欧阳修的思想非常具有创见,他也最终成功实践了自己的想法,掀起了一场盛大的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了一代新的文风。

    不过,不管欧阳修后来有多牛,眼前他还只是个刚出茅庐的考生。你写的东西不符合主考的胃口,照样得打道回府。

    欧阳修灰溜溜地回到了随州,两次落榜让他感到无比沮丧。如果说第一次带有属于偶然失误,那么第二次的失利让他不得不做出反思。

    显然,理想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摆在他眼前的首要任务,不是去研究什么才
    是最好的文章,而是如何安身立命。

    活下去,才能继续前进。

    痛定思痛之后,欧阳修决定暂时向现实妥协。

    天圣六年(1028),欧阳修来到汉阳,前往拜谒名士胥偃,主动学习撰写时文的方法。所谓时文,自然是最流行的西昆体诗文。

    以欧阳修的天才,真要学习那些应试技巧,当然不在话下。天圣七年(1029),在胥偃的保荐下,欧阳修来到国子监,直接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相当于州府的解试),一举夺得第一。

    26.jpg

    天圣八年(1030)正月,欧阳修再次参加礼部省试,这回,他又夺了个第一。
    如果在接下来的殿试中再拿下第一的话,欧阳修将和王曾一样,取得“连中三元”的顶级殊荣。

    行走在开封的街头,欧阳修心中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对贫寒子弟而言,读书中举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几年里,他背负着心中的理想和家庭的寄托,一直朝着这个目标负重前行,如今,愿望终将实现。

    几年来郁积的阴霾终于一扫而空,欧阳修对即将到来的殿试充满信心,进士功名似乎早已成为囊中之物。他深信,数日之后,自己的命运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欧阳修想到将要接受天子的亲自挑选,居然破天荒地拿钱做了一件新衣服,准备为自己再添上一份喜气。然而,正是这个无心的小举动,却给欧阳修系上了一个始终无法解开的心结。

    当时,欧阳修仍住在国子监的宿舍里,同住的还有一些入围殿试的同学,一群学子同吃同住,和现在的大学宿舍非常相似。和欧阳修住在一起的,有一个叫王拱辰(原名王拱寿)的学子。

    王拱辰才十九岁,平时喜欢开玩笑,见到欧阳修做了新衣服,就一把抢过衣服批到了自己的身上,一边穿还一边嚷:“我穿状元袍子喽,我穿状元袍子喽。”

    欧阳修才名远播,再加上已经连中解元、省元,早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状元夺标大热门,如果那时候允许发行竞猜彩票的话,估计欧阳修的夺冠赔率应该和世界杯上的巴西、德国差不多。随着大家的追捧,连欧阳修自己都有点飘飘然,以为状元非己莫属。也正因为如此,王拱辰才会披着欧阳修的衣服开玩笑。

    不过,事实一再告诉我们,事情越是看起来板上钉钉的时候越容易出意外。

    很可惜,欧阳修未能如愿高中状元。

    三月十四日,殿试放榜,皇帝赵祯亲自在崇政殿主持唱名仪式,欧阳修立在殿下,把耳朵竖成了雷达。可是,一连报了三个,欧阳修都没听到自己的名字。别说状元,连榜眼、探花都飞了。

    按照殿试的规矩,如果你省试第一,在殿试唱名超过三人后,还没听到自己的名字,可以站出来申诉(抗声自陈)。欧阳修没有放弃这个机会,立刻站出来提自己抱屈。到最后,状元还是没追回来,名次稍微提前了一点,甲科第十四名。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回去以后,欧阳修非常郁闷,甚至可以说十分生气,倒不是不是因为自己没得状元,而是因为那个小学弟王拱辰。

    因为,天圣八年的状元,正是王拱辰。

    本来,王拱辰得个状元也没什么,欧阳修也不是个心胸狭窄之人。可问题就出在那件新衣服上。要知道,古人多少都有点迷信思想,大文豪欧阳修并不是科学家欧阳修,私心里总会想着自己被那个混小子沾走了运气,让人心里硌得慌。

    后来,两人都娶了前副相薛奎的女儿,由同学变成了连襟。但是,就因为新衣事件的影响,两人的关系始终不怎么样。在此后的政治观点上,两人也是尖锐对立,成为了政坛上的一对欢喜冤家。

    进士及第后,欧阳修领到了第一份工作——西京留守推官。西京就是洛阳,那是仅次于东京开封府的大城市,仕途起点应算不错了。不过,得到任命后,欧阳修也没急着打包上岗,因为现任推官要到明年二月才能届满,他还得安安心心地“守阙”大半年。

    在西京留守推官任上,欧阳修过得非常滋润,因为他的顶头上司是钱惟演。

    此时的钱惟演已在朝中失势,正担任西京留守。他虽然人品不怎么样,却非常热爱文辞,对于欧阳修这样的文学奇才青眼有加。钱惟演对下属官员比较放纵,从来没有考核查岗一说。欧阳修也乐得逍遥,整天和同事们聚在一起喝酒赏花、吟风弄月,好不快哉。

    据传,有一次欧阳修和朋友们一起去嵩山游玩,突然遇到了大雪,回不去了。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钱惟演派人来了。来者不但不催他们回去干活,居然还带来了厨子和歌妓,并且带话给欧阳修他们:钱留守说了,衙门里也没啥大事,既然大雪封路,你们就干脆好好赏雪吧。

    贪玩误点,没扣全勤奖,反而享受特殊照顾,抛去政治是非不说,如果纯粹从对待员工的角度看,钱惟演真是堪称中国好领导。

    在洛阳,欧阳修度过了人生中最快意的一段时光。

    景祐元年(1034)三月,欧阳修任期届满,被召回京师担任馆阁校勘。

    景祐元年的朝政并不太平,范仲淹刚刚因为反对废除郭皇后而被贬睦州。在欧阳修心目中,正直无私的范仲淹应当是百官学习的楷模,更是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于是,范仲淹前脚刚走,欧阳修就寄去了一封安慰信,为他撑腰打气。

    到了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又因反对吕夷简而落职,那些同情范仲淹的官员纷纷遭到贬黜。此时的欧阳修已经不是刚入京城的生涩小官,他开始挺身而出,替范仲淹仗义执言。

    这回,欧阳修将矛头对准了右司谏高若讷。因为司谏本职工作是替规谏皇上,匡正过失,而这位老兄不但不替范仲淹说话,反而落井下石污蔑范仲淹沽名钓誉。

    欧阳修操起他的如椽巨笔,洋洋洒洒地起写出一篇《与高司谏书》,此文文笔老辣,论证严密,从人品到处事,将高若讷骂了个狗血淋头。临近文末,还爆出了一句狠话:“老兄大概不知道什么叫做羞耻(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骂也就骂了,关键是欧阳修的文笔实在太好,文章一出来,自动加载文学轰动效应。《与高司谏书》一经发布,人尽皆知,成了开封城内的热帖,把高若讷搞得声名狼藉。

    当然,过嘴瘾也是付出代价的,欧阳修因为替范仲淹出头,被远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县令。

    这是欧阳修政治生涯中遭遇的第一次挫折,但是他并没有丝毫的后悔。

    20.jpg

    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带着老母亲和家人跋山涉水前往夷陵。此后的五年里,欧阳修又辗转乾德、滑州等地担任地方官,直到康定元年(1040),他重新回到开封,再次出任馆阁校勘。

    这一年,边境战火重燃,范仲淹出守西北。

    庆历三年(1043),赵祯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终于决心依靠范仲淹、富弼推行变革,作为范仲淹一贯的支持者,欧阳修被拔擢为知谏院。

    赵祯让欧阳修担任这个职位,就是鼓励他大胆进谏,直陈利弊。

    欧阳修为朝廷的新气象所鼓舞,多年积蓄的政治热情被瞬间点燃,立志在这场革新运动中大展身手。

    我们说过,言官系统包括谏院和御史台两个机构。

    欧阳修成了谏院的干将,巧合的是,执掌御史台的不是别人,正是“抢”走他状元名号的王拱辰。

    在王拱辰的建议下,御史台也来了一个敢于直言的新人。

    包拯,包大人。

    下一篇:[历史]宋朝进行时(197)包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宋朝进行时(196)欧阳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tp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