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与“寒冷的”
——牧之
我们都生活在充满制约的世界中,这些约束可能来自我们周边的人,也有可能是我们自己。
一个严于利己的人自然是不会自己去插队的,但也正是因为这点,他也永远无法说服前面插队的人不要做这种事;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不允许自己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可其他人也许不能这样要求自己。那些自律自尊的人温润如玉,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到温暖,对他们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可人都不是单独生活的,人与人之前又组成社会,因为人与他人之间的隔阂,因为人的劣根性,我们彼此不可能相敬如宾,不可能无条件的相互信任,这样组成的社会是不可能给人温暖的,只剩下寒冷。
萨特的《他人即地狱》即是反应人的阴暗面。色情狂的艾斯黛尔、当逃兵的加尔散、同性恋的伊内斯,他们在独处时不可能没有任何的优点,可是到了一起,一个小型的社会中,他们自身的缺点被无限放大,而优点就被完全的掩盖了。在这个小型社会中,或者说地狱中,没有刑具,没有管理者,但它就是地狱。因为组成社会的人都会以自己带有成见的眼光来看待他人,他们彼此挑拨离间,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强压给别人。伊内斯想要和艾斯黛尔在一起,艾斯黛热为了证明自己要和唯一的男性加内斯在一起,加尔斯又想证明自己不是逃兵,这是他们各自的目的,这也是他们的矛盾,所以当他们暴露在他人的眼光中,饱受煎熬,每个人都成了他人的地狱。
而莫洛亚的《爱情的艺术》和蒙田的《论友谊》相比于《他人即地狱》就像是天堂。可是在《圣经》中永远是上天堂的人少,下地狱的人多。莫洛亚和蒙田两位作家所描绘的真正又纯洁的爱情和友情,只有那被眷顾的人才会拥有。在我看来,除去这极小部分人,其他的所谓的爱情和友情都已变了质,这些玄之又玄的情感看似远离世俗,但其实就是从世俗中诞生的。出淤泥而不染,自然是少数,甚至是没有,可能周敦颐写下这句话并不费劲,可真正做到的人屈指可数。人归根到底还是社会性的动物,他人对自己的影响总是潜移默化的,到最后我们只能适应这些影响。就像在每个人的童年,因为你是孩子,因为你的父母,可能他们的同事、自己的亲人会对你赞叹有加,你做成了一点点的小事就夸你聪明,说你勇敢,你可能会觉得他们只是逢场作戏,你会觉得这些流于表面的赞扬对你就像是耳边风。一个两个还好,可当大家都这么说呢,你还会觉得自己普通吗。不会的,被表扬了就膨胀,这很正常,忘乎所以,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如果真是这样,那大街上走的就都是天选之子了。
在社会的洪流下,个人是渺小的。你可以独善其身,却不能兼济天下;你可以横刀立马,却不能力挽狂澜。所以,一个温暖的个体在寒冷的社会中并不能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甚至会被社会同化。可正如德兰修女说的那样,一个温暖的人就像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对人间的苦难只能提供很微小、很有限的帮助,可大海若是缺乏了这滴水,总是缺少了一滴,大海就是由这一地一滴水组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