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当作家,感觉就像上帝,创造一个世界,然后想在里面干什么就干什么。另一种说法,作者不是神,而是奴隶。你要听命于塑造的人物,要顺从你创造故事的前提。
其实,作家最多是裁判。
博尔郝斯说得很好:“我很多角色都是傻瓜,他们总是玩我,对我不好。”

作家的套路。T·S·艾略特说过:“不成熟的诗人偷窃,成熟的诗人剽窃。”
亚里士多德——戏剧界的鼻祖提出过戏剧的一些基本特性,差不多三千年来没有什么变化,他提出的统一行动这个概念是情节的核心;他也谈了因和果,这事发生是因为那件事发生。统一行动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开头,中间和结尾。
故事需要有好奇心,想知道接下来会怎样。情节需要能记住已经发生的事情,推理出事件于人物的关系,才能设法预测结果。

有限的情节。简单说,故事是事件的罗列,情节则是一系列不断构建统一行动和行为模式的因果关系。
究竟有多少种情节?一种答案是成千上万。一种是69种,是鲁德亚德·吉卜林的观点。一种是36种,是卡洛·戈齐的创造。第四种是亚里士多德时代至今流传,概括为两种。亚里士多德觉得人物会因为他们得行为变得开心或是痛苦,这个过程就是情节本身。
罗纳德·B·托比亚斯在《经典情节20种》指出,经典情节主要包括:探寻、探险、追逐、解救、逃跑、复仇、推理故事、对手戏、落魄之人、诱惑、变形记、转变、成长、爱情故事、不伦之恋、牺牲、自我发现之旅、可悲的无节制行为,盛衰沉浮。
万物的容器。情节就像是个容器,什么都可以装进去。构思好故事框架,加上所有合适的细节,然后就像混凝土或者凝胶一样,一切就绪了。另一方面,情节是一种凝聚力。如果没有情节,就只能东拉西扯,永远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或者打算说什么。
罗纳德·B·托比亚斯说:“我们在讨论种种经典情节以及如何构建这些情节之前,你首先得愉快接受情节是一种力量这种概念。正是有了这种力量,语言得各种元素(词、句、段)才能被凝聚在一起,才能被按照某种意义(人物、行为、地点)组织起来。也正是情节与人物得积累效应才创造了整个故事。”
行动即性格。人物怎么评价自己并不是那么重要。人物必须通过行动才鲜活起来。情节是人物的一个功能,人物又是情节的一个功能。两者一旦割裂开来,就失去了意义。行动是它们的共同基础。没有行动就没有人物,没有行动也没有情节。
契科夫说:“如果你在第一幕中提到了一把枪,那么到了第三幕的时候,这把枪一定要开火。”
另外,任何一部作品中都包含一个道德体系,在这个道德体系下,主人公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才能够赋予作品真正的张力。有经验的作家劝诫:为了不要把故事写成宣传品,尽量不要从结局部分开始构思。

卡夫卡说:“你所拥有的只是你所能想象得到的”。
塞姆塞特·毛姆说:“写小说有三条规矩。不幸的事没人知道这些规矩是什么。”
知道故事世界的颜色,可以用它作画,但是需要灵感,没有它,写作者都是匠人。
九洲芳文投稿一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