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与诸弟书》,略有小感。
这是在1844年,曾国藩任京官,职务为“侍读”,此职是内阁里一种勘对本章、检校签票的文官,职级大概是正六品或从五品。
在这封字数不足六百字的家书中,曾国藩给四位老弟讲了许多肺腑之言,思想和哲理的容量很大,让人读之很受启发和教育。
简单梳理一下,这封家书中主要讲了这样几个意思。
——“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
这是曾国藩反复自勉的座右铭,也是劝导诸弟、后辈和别人常说的话。他从四弟作诗说起,说四弟作的七夕诗很好,已经详细作了批注,并说“从此多作诗亦甚好,但须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曾国藩也是喜欢并坚持作诗的,他接着说,“余于诗亦有工夫,恨当世无韩昌黎及苏黄一辈人,可与发吾狂言者。但人事太多,故不常作诗;用心思索,则无时敢忘之耳。”对于作诗,他虽然公务繁忙,但“无时敢忘之”,有志有恒的坚持自在其中。
曾国藩是这样,古今中外的人也都如此,有志有恒,当是成就事业最为重要的内在动力。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这里,曾国藩拿进德修业与功名富贵作比较,来阐释他对进德修业的追求,也劝告诸弟如此追求,“切不可因愤废学”。他的意思,对于人来说,进德修业是根本,其他都是虚幻的,这一点真值得我们细思深思。
何谓“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何谓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在曾国藩眼里,这两样东西可以由自己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反之,功名富贵算是什么呢?曾国藩说,“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他这里特别劝他的六弟,“六弟天分较诸弟更高,今年受黜,未免愤怨,然及此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在一个人遇到人生低潮“愤怨”的心境下,这种“不可因愤废学”的态度实在是太宝贵了,许多人可能做不到,但做到的话,那将是一种神奇的催人奋进的力量。
——“非知之艰,行之维艰。”
这是曾国藩引用《尚书》的话。一个人做事,难的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啊。他说,他的九弟劝他治家的道理,“亦我所深知者,但不能庄严威厉,使人望若神明耳。”他在反省自己以往“行”不够的弱点后,还自我鞭策道,“自此后,当以九弟言书诸绅而刻刻警省。”
以上三理,实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所在,对于我们今人来讲,也是人生的养分和甘露啊。人生中什么靠得住,“志”和“恒”靠得住,进德修业靠得住,有知有行靠得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