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如何赢得他人的赞同
31.同情对方的意愿
有这么一句神奇的妙语,它可以阻止人们辩论,消除他人产生的恶感,并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还能使对方注意聆听。那么,你是否急切想知道这一神奇妙语是什么吗?
这句话就是:“我一点不奇怪你有这种感觉。如果我是你,也会与你的感觉一样。”类似这样的一种回答,可以软化所有刁钻而老奸巨猾者,你完全可以真诚地说出这句话,因为假如你是对方,你也会产生同他一样的感觉。
简单说,这就是同情。
同情,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存在;学会同情,会另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人本来就是善良的,当你看到你身边的人因遇到挫折而伤心时,你会受影响,你会为他的不幸而感到悲哀,感到不愉快。在冥冥之中,都有许多这类事情,而体现出的同情。
同情的美是一种完善自我的崇高感,犹如一面镜子。人们常说,人应该有同情心。不能想象,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会没有同情心。因此,把同情心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去张扬,看来是极其必要的,在与被同情者的关系中,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这便是镜子的功能。
同情,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它时刻萦绕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遇到挫折,苦恼失意时;当你被荆棘刺破,想要退却时;当你……当你……,朋友,同情就会向你涌来,请你坚定自己的立场,走出同情,把同情化作奋斗的动力,成为你跋涉旅途的加油站吧!
格慈士在他著名的《教育心理》中说:“人类普遍地追求同情。儿童迫切地显示他的伤害;或甚至故意割伤或打伤,以收获大量的同情。出于同样的理由,成人也会显示他们的伤害,叙述他们的意外、疾病,特别是动手术开刀的详情。为真实的或想象的不幸而感动‘自怜’,实际上,这差不多是人类的一种共同习惯。”
所以,如果你想使人信服你 ,那请记住:同情对方的意念及欲望。
32.激发他人高尚的动机
有这么一件事。一位妇女抱着小孩上火车,车上位子已经坐满,而这位妇女旁边,一位小伙子却躺着睡觉,占了两个人的位子。孩子哭闹着要座位,并指着要那个男青年让座,而小青年却假装没听见。这时,小孩的妈妈说话了:“这位叔叔太累了,等他睡一会儿,就会让给你的!”
几分钟后,青年人起来客气地让了座。
这位妇女之所以能成功,妙就妙在她顺势制宜,对那位青年人采取了尊重礼让的方法,给他设计了一个“高尚”的角色: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只是由于过度劳累而无法施善行。趋善心理使小伙子无法拒绝扮演这个善良的角色。
可以这么说,你所遇到的每个人都很尊重自己,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善良而不自私之人。我们每个人内心都会将自己理想化,都喜欢给自己的行为赋予一种高尚的动机。因此,如果我们想改变他人,就应该诉诸一种高尚的动机。
也就是说,人们都是诚实的,而且愿意履行他们该有的义务。而当我们有求于他们时,如果能激发对方这种高尚的动机,那么对方就将帮助我们当成了一种“双赢”的举动。
在我们做事时,虽然那个真实的理由时常会被别人分析出来,但我们却都只愿意看到自己高尚的理由,并因为这个理由而给自己的行动定位为“崇高的”、 “值得尊重的”,并由此来获得自我认可和满足。
正是这种心理,让我们在需要说服一个人时,通过激发他的高尚动机,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放之四海皆有效的法则,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些例外……我相信,如果真是有为难人的人,如果你使他感觉到,你认为他是那么的诚实、公道、正直,大多数时候,他也会给你有像你所给他的同样反应。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何必那么执着呢?
所以,如果你要获得人们对你的同意的话,在一般情形上,就应该激发更高尚的动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