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界交替更叠的自然规律。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分子,其生长、起居、活动以及疾病防治也应当与这一自然规律相协调。这就为我们治疗疾病选取药物提供了一条重要思路。
夏季属火,气候特点是天气炎热。长夏(尤其是三伏天)属土,湿热弥漫。《本草纲目》说:“经云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就是说春、夏季宜加升浮之药,秋、冬季宜加重镇沉降之品以顺春升、夏浮、秋降、冬沉之气;春夏季节宜用凉寒之药、秋冬季节宜用温热之药以抗拒自然界太过之气候。
因此,夏季应尽量避免或少用金石介贝之类的镇潜药物以顺应夏季的升浮之性。如果病情需要非用不可,也要尽量减小用量,中病即止。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适当配用一些升浮药物。
长夏属土,此季节湿热较重。脾主湿恶湿,此时脾胃的吸收功能较弱,应尽量避免使用厚味滋腻之补品。因此类药物一方面碍脾,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会引起腹胀、纳呆等症状,也不符合夏季清灵升浮的用药规则。若患者体质虚弱,也应尽量使用一些气阴双补,比较轻清的补益药物。
夏季自然界气候闷热,受其影响,人们心情烦闷,容易上火。若非阳气极度虚损,应尽量避免使用温热药物,否则会引起发热、出血等症状。若病情需要,非用不可,也要减少用量,中病即止。
每逢夏季,人的汗腺活跃,容易出汗。此时若再过量使用发汗药物,势必过度出汗,造成水、电解质失衡,甚至引起亡阴、亡阳等危象。因此,夏季在使用发散药物时一定注意减少用量,中病即止。
是药三分毒,如果身体尚可,这四种药物尽量避免使用,还是注意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增强人体对夏季气候的适应能力。
如果不幸患了疾病,也要积极治疗。若得了风热感冒,发热、头身疼痛、咽喉肿痛、烦渴、咳嗽吐痰,宜用金银花、柴胡、薄荷、前胡、杏仁、瓜蒌发散风热、轻清解毒、宣肺化痰之品;
得了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咳嗽咳痰稀薄,宜用防风、荆芥、苏叶、紫苑、冬花、杏仁等风中润药和润肺止咳化痰之品,尽量避免使用麻黄、桂枝等发汗伤阴药;
得了痈肿疮疖,宜用金银花、连翘、野菊花等质轻上扬的清热解毒药,避免使用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等大苦大寒药;
得了腹泻,最好使用葛根、白扁豆、茯苓等去湿升阳止泻药,尽量不用赤石脂、米壳、柯子等收敛止泻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