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和悟的文化

作者: 颂奇2018 | 来源:发表于2018-12-13 06:22 被阅读11次

润和悟的文化

看了一段文字,说国人的文化就六个字,简约,闲适,智慧。

林语堂说,陶渊明、苏东坡等人之后,形成了一套以“觉醒、幽默、闲适、享受”为要义的生活哲学。

此言不虚,特别是闲适二字,道出了这种文化养成之关键,这是与慢节奏生活所匹配的,急不得的。

窃以为,国人文化的主体应该也是“润”的文化,在“润”中“悟”的文化。

试看几千年绵延不绝的国粹,大都是在悠哉悠哉中浑然天成,在时间潜移默化中达到极致的。且不说腌腊,腐乳,豆豉,腌菜,醪糟,米醋,老酒这些美食,俱都是缓则润,润则香;再看那昆曲,茶道,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哪样又不是文人浸润其间,日复一日,功到自然成的;太极八卦亦不例外,圆通似水,不急不躁,以柔克刚,化汹汹于无形。

甚至竹床和竹席这些日常器物都要靠时间磨砺才能出彩。不由想起年轻时在皖南屯溪,经常汗涔涔地躺或坐在竹制器具上,长时间汗水浸润,粗糙生涩之黄绿光色竟渐渐焕发出妙不可言的柔和红润的光泽,给炎热的盛夏带来了丝丝凉意和不尽的遐想。

前些天去会做陶吧的朋友,她拿出刚刚烧制的宜兴茶壶,我奇怪怎么光泽手感都这么生涩难看,不似我平常看到的那样。朋友笑道,这是刚出炉的,若是经茶水反复冲洗,可就大不一样啦,你再看看那些。顺着她指处看去,果然一个个古色古香造型各异的茶壶,泛着浑然圆润的紫色褐色温润光泽,令人爱不释手,不禁惊叹时光这只无形之手造化之神奇。

作为国粹的古玩也有独特的光泽,玩家称为包浆,一种令把玩者爱不释手的沧桑韵味,当然也是时光浸润散发出的丰厚底蕴。

国人钟情的瓷器,釉色大都光洁圆润,这是烧制时釉色相互渗透润泽反应变化而成。我看过一种刚刚烧制成的小花盆,湖蓝和白色水乳交融,润出自然流淌的效果,那是自然变化的细腻色调温润的韵味。其实烧制前,就是两种光色生硬的黑和深蓝。这不也是润吗?高温熔融流淌滋润出来的柔和格调。

远古岩浆喷射融化后,长时间的地质变迁又润出各种玉石,国人欣赏的就是那种似水的晶莹和似油的温润感觉,尤其是羊脂玉,油润到了极致,令人爱不释手。

再一想,其实文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千百年来,在造就和体味这些文化载体的同时,自己也被潜移默化、基因传承了,举止言谈都透出赏心悦目的书卷气和文人风范,我看这就是中国独有的文人光泽,圆润融通的光泽,器物润泽过程中物我互动产生的另一种鲜活的光泽。

哦,这下似乎顿悟了,这不就是国人的文化之气韵吗?

大自然里的润湿,不是激流冲刷,而是毛细悠悠地渗透,文化中的润泽也是这样,得凭借时间潜移默化。说起时间,道是无情却有情,这个爱因斯坦所说的第四维空间似乎特别眷顾中华文化,皆因国人做事是最有耐心的。

缓则园,多少难题都在进程中迂回曲折地化解于无形;缓则新,多少貌似平淡的东西在长期的推敲中新意迭出;缓则润,多少干涩乏味的东西都在时间的润泽中换发出赏心悦目的华彩。

尼采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

国人把玩于股掌的时间被他说得如此透彻,我们的国粹文化不都是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螺旋中量变到质变的吗?

不可讳言,润有时又呈现出负面效应。国人常常挂在嘴上的曲径通幽也是一种润,这是双刃剑,虽然可以借此达到简单粗暴方式得不到的绝佳境界,但心术不正则会产生极大伤害,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如若用歪了,各种规章制度,无不在曲折迂回的浸润中走样变形,将那有棱有角原本规整有序的条文润得一塌糊涂,成了瘫软不堪烂泥,这是可怕的柔性变形力,一旦蔓延开来,任何规章、任何制度都将变味走样,预想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甚至走向反面。极端的例子不少,汪精卫臭名昭著的曲线救国就是一例。

更令我吃惊的是,这种润对环境变化适应之快竟到了几乎无缝对接的地步。淘宝网购兴起,就出现一个新的利益链,底层是一大帮刷手,给网店刷信誉刷买单,制造假象,商家信誉的优劣被润得走样变形、模糊一片。

大数据兴起了,不良商家就拿来分析判断,把买家分成三六九等,坚决退假货的、不坚决的、不会退货的,分门别类发去各种真真假假的商品,力求达到假货的最少退货率,这又是恶劣的润。

回看历史,再看周遭,这种自发的润泽变形力比比皆是,很多是因历代帝王官宦规定的条文不接地气,如若严格执行,草民们可能就难以度日甚至没了生路,比如明朝的封海,为了生存,在无奈中做各种变通。

这种见缝就钻的群体润濕,物理学定义为自组织行为,群体的自恰行为,其实就是像一群蚂蚁在行进,没有统一指挥,看似各自摸索前行,但总会不时沟通,涌向最佳方向,牵头的不时在变,方向也随之变化,是不是有点像现在的众筹。

我们只看到溪水潺潺流出山口,其实那是经历了无数碰壁回折,这不也是润吗?

可惜的是,人们的这种随机变通,常常用在了寻求自己和家人以及乡亲利益最大化之中,长此以往,这种小人物的无奈,必然注入到文化基因中了。

所以,问题不在于没规律,而是规矩一出不久就被润得变形走样,面目全非了。

尽管如此,在基本原则、道德底线、大是大非上坚决不能润,不能苟且。

徐锡良说,一个向死而生的文化肯定是要比向生而死的文化更淡定,更坚强,更有定力。有普世价值观念的人,做人做事是基于普遍的理念,而不是基于一时的、自我的利害计算,将一切都变为权宜之计。

这个时候,中国人就会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或者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其实是缺乏一以贯之的标准,是一种变色龙的行为,一个民族文化若将这些定为智慧,灾难重重几乎是必然的。 

不过笔者不能完全认同这种绝对负面的说法,应该因时因事具体分析。其实这也应该是弱者的文化,无可奈何的文化,顺势而为的文化,在坚持固有原则就会碰得头破血流甚至消亡之时,就避实卸力,做一些可以接受的变通、园转、退让和拖延,等待时间促使各种因素发生变化,期盼此消彼长之中得到最佳的结果,这就是纵横捭阖的渗透润泽之道,一旦各种权宜之计逐渐汇集,顺势而为园转变通到了一定程度,不知不觉的,这种无孔不入的湿润就改变了强者弱者的格局,结果也就与以前大相径庭甚至反转了。

回看我们的历史,这样的例子还少吗?这么看来,其实韬晦就是一种弱者实施的润的文化。

怎一个“润”字了得!怎一个“润”字之中“悟”字了得!

相关文章

  • 润和悟的文化

    润和悟的文化 看了一段文字,说国人的文化就六个字,简约,闲适,智慧。 林语堂说,陶渊明、苏东坡等人之后,形成了一套...

  • 清泉润悟

    古井边洗菜,下雨而不自知。 早两天有人跟我说:你要活得快乐,你是一个读过书的人,思想要开化,应该巧挣钱,而不是全凭...

  • 乡间釆风

    润城非遗文化展示园

  • 平和,是力量

    平和,是一种能量,更是一种力量。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悟字其实玄机暗藏,悟,分开解读为吾和心,悟,终究是要向心内求...

  • 心念之力

    起心动念时, 功德圆满处。 豈知兴衰事, 只在此中悟。 —润塾—

  • 从文化就是生活的角度为商业赋能

    【珍信励行•如华悟语994】三年疫后,无疑科技智能化和物质人文化会迎来大时代,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兴盛,文化会深入...

  • 九云泉茶苑

    茶,是一种文化,品茶而静心,静心而自省,自省而能悟,悟而能重新发现。

  • 模仿卓越---“成”生活

    从16年开始在“悟纳合聚成爱”的路上学习,老师们常说这句话“模仿卓越”。 悟纳合的课程体系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NL...

  • 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心得——悟篇

    师悟 学文化精髓,传千年经典。 心领神会时,吾得心中安。 生悟 小小少年诵经...

  • 2020-09-21

    新疆星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公司位于祖国西部丝路纽带核心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 新疆星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润和悟的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lom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