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校园,无论向蓝白调和而成的天空凝望,还是朝衰弱无力的树木远眺,这被凄冷的风轻抚过的画面,总是抹上一层厚厚的凉意。然而,这凉意却未能阻挡我们学习的热情。
今日,我校多位领导及学科教师代表一路舟车劳顿,风尘仆仆地赶往昌乐县实验中学学习交流。
上午,我们在王主任的带领下认真完整地听了两堂课。第一堂课是张老师执教的《中国石拱桥》,教学流程大抵如下:
一、课前五分钟,一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昆虫记》
二、简单导入,板书课题
三、明确目标(已板书在黑板上)
(一)检测预习情况
(二)了解说明文常识,进行自学指导
(三)自主学习
请学生从本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何进行说明三个方面自主阅读文章(默读)
自主学习后小组内交流:我阅读完文章后想要分享什么,质疑什么!
(四)学生展示
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同学不断补充,教师板书重点内容。大部分学生在分享,很少有学生质疑。教师及时引用《礼记学记》中的“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前两个问题学生们易于读懂,第三个问题因过于笼统,几乎没有学生涉及。所以教师再次抛出小问题,让学生们再读4-8段,学习了举例子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此环节略显凌乱)
(五)拓展阅读《天桥》
该文章篇幅短小,结构清晰,易读易懂,是不错的拓展资料。只是因课堂时间仓促,学生读后的交流甚浅,没有很好体现本堂课的学习效果。
点评:
优点——从学情(八年级学生初学说明文,相关常识欠缺)出发,教学思路条理清晰,教学内容难易适度,重点突出,且能落到实处。课前几分钟的学生演讲或推荐名著,这一活动我们不谋而合,只是我们在日常落实上还不够好,需具体指导并坚持不懈。
缺点——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效率难以保证;第三个问题(本是教学重点)设置不具体,学生自学起来无从下手,有些不知所措;时间仓促,课外阅读不充分。
建议:预习检测不局限于字词的认读,可把字词放到文中,通过诵读课文去了解情况;教学过程中的主问题或小问题可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一目了然,在自学中抬头可见,这样更便于学习。
第二堂课是王老师执教七年级的《猫》(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