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境界大概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家长愿意为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的家长愿意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的家长愿意为孩子去学习,
第四层次的家长愿意为孩子去改变。
很多家长也为孩子去学习了各种教育理念、方法,但却很少真正去用于实践,去改变和完善自己。
大多数是浅尝则止,试一下感觉效果不明显就束之高阁,或者是明知道要改变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如果家长不能去学习或实践各种教育理念和技巧,那最好先改善自己面对孩子的态度。
比如,当你抱怨孩子不听话时,有没有反过来检讨过,孩子为什么不听你的话?怎么说他才会听?
就像夫妻恋人之间吵架,为什么女人们那么在乎男人是否主动道歉?
其实,她要的不是一个道歉,要的是一个态度,是一个被你放在心里、捧在手里的在乎的感觉。
有了这个态度和感觉,多大的错都不再是问题。反之,男人解释越多,女人的心寒也就越多。
同样,孩子往往听的是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话语。如果你的态度足够淡定、积极和尊重,孩子自然就能感受到你的爱,自然就更愿意配合。
反之,如果孩子感受到的只是你的愤怒、训斥与否定甚至嫌恶,他又怎么可能会听得进你的话语呢?
1、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你的态度可以缓冲一切
家长问:
女儿叫我冲牛奶给她喝,冲好了她说不要,等你放好了,她又说要,反反复复,起码要七八遍才肯拿着牛奶喝!真的好烦躁!
不要烦躁,平和温柔地抱住她,看着她的眼睛,告诉她你的感受和想法:“宝贝,你这样来来去去妈妈很累,你一定也累了吧?
不过妈妈依然爱你,妈妈相信你自己的判断,牛奶就放在这里,你想喝的时候自己端起来喝就行。”然后,亲亲她,走开忙你自己的。
如果她再叫,重复这个动作和语言,慢慢让孩子心静下来。也许孩子这么做,只是想发泄下情绪,或者是引起你的关注。无论如何,你的淡定会有助于孩子的安定。
2、接纳变通而非强制,有些事其实没那么重要
家长问:
我儿子有时候突然很抗拒做一件事情,比如洗澡,他刚满三岁已经上幼儿园了。
今晚特别抗拒洗澡,因为衣服已经脱了我担心他感冒强行给他洗,他哇哇大哭,还用手打我,用脚踏水,我生气打了他的手,他越发反抗。
我没理会让他哭继续洗,只到上床他才停止哭,我想问下遇到这样情况怎么处理?
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进入了人生第一个“叛逆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是会特别固执和叛逆的,很难听得进道理。
碰到这种情况,不要着急更不要强行,先停下来,耐心地问问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或者换个角度问他要怎样才愿意,多听听孩子的理由和想法。
有了这个接纳与尊重的前提,孩子通常就会比较容易听得进你的建议。
如果孩子说不出更好的办法,接下来也可以试试变通一下找些更有意思的方式来改变孩子的心意,多给他几个选择。
比如洗澡可以变成一个角色模拟游戏,如果孩子喜欢车,你可以让孩子扮演小汽车,妈妈负责洗车,洗完后我们再刷上一层你喜欢的颜色(穿这个颜色的衣服)。
比如洗澡的时候制造些泡泡、放些小玩具在里面、讲个故事等。
当然,也有的时候孩子就是没什么来由,纯属心情不好不乐意,你不用强行来,也不用再讲一大堆道理,就简单一句:“如果你确实不想洗,那好,妈妈尊重你的意愿,妈妈等着你,等你心情好了,想通了咱们再继续。”
然后你可以让他穿好衣服走开晾他一会不理睬。就算偶尔一次不洗澡也不会怎样,变通下,洗洗手脚和脸蛋,或者擦擦身体换个衣服都是可以的。
韩国有个电视节目曾经做过一次现场的“视崖”实验,利用玻璃形成的视觉错觉,给小宝宝设置了几个“可怕”的障碍,包括悬崖、火海。
结果是,看到妈妈微笑的宝宝轻松爬过了悬崖与火海,而看到妈妈面无表情的脸的宝宝最后都挑战失败,不敢爬过去。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镜子效应”,孩子的身上可以直接反应出父母的情绪。
对情绪的敏锐感知,是孩子的天性。所以,不要以为孩子小就感受不到你的态度和情绪,也不要以为就算孩子长大了点,你也可以用自己所谓的家长权威去搞定孩子。
孩子对你的爱最直接的感受,不是你的话语,而是你的态度,是你在面对孩子的一切言行中所传递的微妙信息。想让孩子听从于你,先从改善自己的态度入手吧!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沟通法门!
喜欢今天的文章,请点赞,并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吧;在家庭教育方面,你还有哪些想说的,欢迎写留言和我聊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