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大赦。孟光说:“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衰敝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之前诸葛亮也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所以之前的大赦,是因为什么呢?
2 吴人不便大钱,乃罢之。--印证之前两纪猜想。
3 吴主诏徙武昌宫材瓦缮修建业宫。--求名而无实的政策吧。徙运不需要人力物力似的。
4 初,清河,平原争界,八年不能决。--国争疆土,省争边界,民争土地。都是人主导,还就是那么几许人主导的吧。
5 司马懿趁曹爽与帝谒高平陵反叛闭城。桓范出城说爽曰:“此事昭然,卿用读书何为耶?于今日卿等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质一人,尚欲望活,卿与太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乎?”而最后爽却选择缴械投降,说:“我亦不失作富家翁。”--人还是要认清自己,早想着只做富家翁,又何必整那么多事?然后也要认清现实,世事常不得如愿。
6 孙权也厌恶了两个儿子的争斗,说:“子弟不睦,臣下分布,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所以废太子和,赐鲁王霸死,也将余党一并打击。但不久又觉得和被冤枉,以和为南阳王,仲姬子奋为齐王,王夫人子休为琅琊王。--孙权后期真看不出曾是个雄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