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持续看阅读方法的书籍,今天看了一本《北大学者谈读书》,这本书收集了像鲁迅,蔡元培,胡适等几十位北大学者关于读书的文章。大师不愧为大师,其观点永远值得我们反复学习琢磨,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通过阅读他们的文章,让我在读书方面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理解。
为何读书?
1.脑力经济:由无数作者思考,实践而的出的有价值内容,我们通过读书就可直接获得,虽然还需我们思考加工成自己的思想,但这其中已经省去多少脑力思考!
2.时间经济:作者花费许多时间研究得出的思想,我们花读一本书的时间就可获得,对于时间少的可怜的现代人来说这是多么的划算!
3.读书就是求知,知识就是力量!
读什么书?
虽然读书是很私人的事情,每个人的兴趣,性格,关注的领域不尽相同,但是读哪些书还是大概有个框架的。
纵向上需要有自己专注的领域。
横向上需要进行泛读,拓展知识宽度。
另外需要一些工具书以供翻阅查找。
怎样读书?
许多大师都提到了读书的精和博,也即精读和泛读。
我理解的精读其实有两层意思一是精读一本书,二是深耕自己专注的领域。以下仅以精读一本书为例。
去精读一本书,我总结下来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专注,古人说读书眼到口到,其实就是读书专注的说法,需要我们精读的书你连注意力都集中不了,如何去精读。
二是与作者沟通,《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到读书就是与作者对话沟通的过程,其实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你读懂作者字面的意思了,二是你读懂“弦外音”,所以读书也并不是件容易事。具体的就是你把作者的每个词每个句子都理解了,与作者的沟通也就顺畅了,这本书你也就明白了。
三是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光看不动笔或者不记笔记不利于我们的记忆以及以后查阅。记笔记的方法有很多,就不赘述了。
四是内化有价值知识,光是读懂了一本书还不够,你明白的知识还只停留在脑子里,还没有落实到实际应用的层面,简单说就还不是你的!如何去把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
1.把知识还原到事实中去,因为你理解的道理目前还只是处于抽象概念上,这个道理运用到实际中有什么限制条件?或者它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成立?这就是你读了好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因为很多道理在实际应用中都是有具体情况的。
2.不断实践,所谓熟能生巧,不断地去用这个知识去解决问题,真正把这个知识内化成自己的。
关于博,一个人不可能只懂一个领域的知识,这样他的视野太狭窄,不利于长远发展。通过泛读去了解不同的思维视野,做到触类旁通对学习自己专业领域还是其他都是非常有利的。胡适有句话把这点说的很明白:
为学要如金字塔
要能广大要能高
我们既需要纵向的深度也需要横向的宽度!
日更打卡Day0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