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读书笔记,关于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谈的是自己阅读后的三个收获。
大学读书时,常记得三毛这句话。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往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现在我也很是认同,开始认真实践最后那部分——让自己阅读后的思想显露在文字中。
以前读过莫提默·J. 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相比起来,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写的这本更为浅显易懂些,主要介绍了作者的一元化读书法,涵盖了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以备重读这五个步骤,给我们提供了读书的一整套阅读“服务”指引,而笔记本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前面选书和购书两部分这里就不展开啦,每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力量,例如专门推荐图书的公众号,或者各路名人推荐的书单,再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借助豆瓣的书籍评分,帮助自己过滤掉一部分噪音书,留下自己真正想读的,再去购书网站或者书店购置。
这次结合自己实际,阅读重点在如何读书和记录,期待在书中能获得作者的一些指点,现在读完后,总结下自己三个小收获吧。
01 以记录笔记为目的引领阅读
作者在书中尤为强调笔记在阅读过程中的运用,这有颇多功效,简单列举其三。
其一,读书不再是随随便便地读,而是带着明确目的,充满主动性地去读;
其二,可以帮助我们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其三,可督促我们对书中的要点或思想进行深入思考,并随时拿来参考。
亚瑟·叔本华在《论读书》中写道:“如果你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模仿别人的想法,那么这是思想上的懒惰。请丢开书本自己思考。”
永远都不要让别人替代你思考,也不要只截取部分的言语信息后用其武装自己孱弱的思想,转而攻击他人,这是思想上的懒惰,也极容易陷入他人思想的漩涡,等你觉悟时,想挣脱已是十分困难。
所以,阅读时须抱有自己的目的,知道自己想要获得什么,有想要从书中获取知识的想法,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而有了记录读书笔记这个目的,读书方法会发生改变,你会进入主动寻找书中“打动人心的内容”的工序,阅读时会格外注意作者想表达的内容,以及自己对此的感想,这时要做的,便是打开笔记本开始记录你的思想。
02 笔记一元化技巧
笔记一元化是指将笔记和资料存放在同一本笔记里,记录时主要有以下五个要点:
1. 可以书写任何内容
2. 按时间顺序书写
3. 附上日期
4. 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
5. 可以粘贴
这种方法很有意思,如此一来最后找笔记时就十分方便,因为都在用一个笔记本,不存在存放在别处的可能性,不过想要快速准确找到自己想要的笔记,还得利用信息检索技巧。这对自己知识卡片的记录也有启发,一定要先以方便自己的记录为目的。
03 “葱郁火锅式”读书笔记
葱郁火锅,即金枪鱼火锅,鱼肉是主料,大葱是配料,两者并存,必不可少其一。而“葱郁火锅式”读书笔记名称的由来正是因为其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正如这道菜中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摘抄部分用“○”表示,而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感想和补充说明则标上“☆”。
我们或多或少会带着自己的问题和思想去阅读一本书,当我们看到一句话或一段文字,强烈的思绪开始喷涌而出时,我们与其同生共鸣,只有跃进这思绪的潮流中,任漂流引领我们前往那无穷的尽头。
而关于摘抄,作者认为“选择摘抄段落时,不是找让人觉得“理应如此”的文章,而是觉得“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的内容。读过一本书以后,对书中内容感同身受固然让人心情愉悦,但这也代表这次读书没有给你带来新东西。相反,如果一篇文章颠覆了你之前的想法,使你的认识发生动摇,在抄写和重读的过程中仍然会让人信服或是感觉震撼,这种文章才是值得摘抄的。”
这就是一段让我感叹“这么一说还挺有道理”的内容。
每本书中都存在这这样的两种内容:一种是阅读完感同身受的,另一种是看完会让我们感叹到“原来这么想也可以”。前者只是勾起我们心底的感受,本身就是存在我们内心的,而后者则是颠覆了我们原有的想法,动摇了我们的认识。
以上抱着自己的实际需要阅读本书后的三个收获。当然,作者在书中还分享了许多,有19个提升你的读书体验的小技巧,也有作者经常使用的26种使用文具,还详细列出了文具的品牌和规格。
不过这些都不在本次阅读的范围内,下次有机会再补充吧。
THE END
注:文中图片源自Pexel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