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帮义 张钰琴 文/图
在第一抹阳光悄然而至的时候,大理市古生村段的生态廊道早早地迎来了前来徒步、骑行、观光的游人们。他们远眺,幅幅油画映入眼帘,旭日东升,浮云自开,云霞异彩,湛蓝清澈的湖面闪烁粼粼金光;近看,卷卷丹青缓缓铺开,水面如镜,树木与石倒映其中,青绿与灰黑重叠,生生不息。
初晨,驻足于生态廊道的人里,除了美景引来的三五游人,还有一直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当洱海保护治理的号角吹响之时,全民保护的旋律遍布白州大地,居住在洱海边的村民从渔民变成了环保员,他们放下渔网,拿起清洁工具,成为滩地管理员、蓝藻打捞员、河道协管员、公厕清洁员……坚守在洱海保护治理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守护洱海母亲湖的初心与使命。这其中就有一对夫妻,严炳其和李光芬,在生态环保的路上,他两从互相支持到并肩作战,诠释着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2015年,48岁的严炳其决定放弃过去四处奔波、忙碌的生活。年轻的时候,满腔热血,向往远方,和妻子一起在玉溪务工了整整23年;越过壮年的他,依旧盼求远方,而家却成了心里的远方,儿女在侧,家人陪伴,其乐融融,每天面朝洱海,听流水潺潺,看春暖花开,严炳其说:“这样的生活,知足了。”就这样,严炳其决定在家附近找份活计,报名加入到湾桥的河道协管员中。2015年到现在,严炳其的工作岗位不断变化,他笑说:“我是哪里需要往哪搬,哪里缺人哪里补”,他在河道协管员、库塘管理员、蓝藻打捞员之间来回转化身份,但不变的是他的双脚始终站在故乡热土上,双手始终奋斗在洱海保护治理第一线。
而对于丈夫的新身份,家里人眼里装满了喜悦,妻子李光芬听到消息时就高兴了好大一阵子。她说那段时间感觉生活更有奔头了,出门路上脚步都轻快了许多,做家务手脚也更加轻快利落。对于已经步入中年的丈夫能拥有一份收入稳定、离家近的工作,李光芬认为这是一件喜事,她感恩生活的同时也满怀珍惜之情,多次对严炳其说:“在外面你只管干,家里我一定操持好,你一点都不用担心。”妻子的支持让严炳其少了顾虑,多了安心,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岗位中。
八点的到岗时间,而很多个清晨,五点多就能看到严炳其工作的身影,他管这种叫“习惯”,并解释说:“习惯早起,晚一点反倒不舒服。”五点多,周围还沉浸在梦乡,天也没睁开双眸,严炳其就已经洗漱完毕,笔挺地站在院子里,精神抖擞地做起准备,套上工作服,戴上袖章,拿起打捞工具,然后大步流星地往负责的阳溪河段走去。到了责任区,大跨步变成了小碎步,认真仔细巡河,眼睛一一扫过河岸,慢慢地把目光又移到河面,看不清的地方就用长棍拨开草丛,用耙子伸到水下深处,把生活垃圾、死亡水草统统清理出来。中午回家吃了顿饱饭后严炳其就继续奔忙在清理打捞岗位上,一直干到下午五点,一天下来,不知道出了几身汗,肩膀也是十分酸胀。说起这些,严炳其依旧吐出两个字“习惯”,他说:“一段时间下来也就习惯这样工作了。”“晴雨都是一身汗,常年一身泥”,日复一日,他在年初到年尾的365天里,在春夏秋冬的往复中,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工作不存在“打烊”。风雨兼程中,严炳其从来没有向妻子抱怨过,他反而宽慰她:“这点工作对我来说一点也不累,我会照顾好自己。”李光芬自然清楚丈夫的用心,就是为让家人宽心,让她自己放心。李光芬同样也知道严炳其工作一点也不轻松,每每路过河道、滩地、湿地……都能看到严炳其在工作,不是“三清洁”,就是清沟清渠、收缴地笼,还从街坊邻里、丈夫同事那里得知丈夫乘着小船,要连续打捞几个小时,夏天时穿着下水裤清理沟渠,几个小时泡在水里,闷出几身汗。工作的苦和累让妻子对严炳其愈加关心,把他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每天一遍又一遍的问询,严炳其说,自己工作途中遇到下雨时,他的手机铃声马上就会响起,十几分钟后,妻子就把雨衣送到手上。同时妻子把家里各类大小事都安排妥当,不让严炳其操一点心。面对生活的琐碎和繁杂,妻子同样没有任何埋怨,也没有向严炳其提出让他换一份工作,而是竭尽全力当好“后盾”。
妻子的支持给严炳其工作增添了许多动力,在一线工作,内容很具体,“考验”也是一次接着一次到来,但严炳其没有遇难就退缩,而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回忆中,一天早晨,严炳其被连续不断的叮咚声吵醒,他渐渐从睡梦中抽离出来,才知那声音是雨滴敲打窗栏的声音,再细细一听雨声很大,严炳其马上蹿起来,忧虑涌上心头,雨水冲刷会增加入湖污染负荷。他不敢耽搁一分钟,快速穿戴好,急匆匆地赶往责任区,那时正是早上五点,他的身影吞没在雨里,消失在妻子的视线中。严炳其赶到生态廊道一看,确实坏事了,阳溪湖流入洱海的入湖口处被雨水冲刷带下的树枝、泥土死死堵住,并且这些冲刷物足足堆叠有一米高。严炳其
马上拨通乡镇电话,报告情况,紧接着他又拨通附近村民的电话,找来了两个朋友,三个人就在瓢泼大雨之中埋头清理冲刷物,风携带冰冷的雨水拍在脸上,也浑然感觉不到凉意,抓紧时间清理、清理……因为严炳其的早发现、早上报、早清理,最后及时处理了冲刷物。类似的紧急情况还有很多,严炳其向来不犹豫、不倒退,更不会讲条件、打折扣,每次都是冲锋在前,主动想办法处理解决问题。乡镇的领导干部、工作队员对他赞不绝口,“反应快,能力强”“勤劳肯干”“敢闯敢拼”“学习榜样”。
严炳其身上浓烈的保护洱海守望乡愁的责任感,还有那一股子的拼劲和韧劲,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李光芬,她从背后支持者成为了严炳其并肩作战的同事。工作中,严炳其若遇上病痛或者有其他要紧事时,妻子就顶上做管理员、打捞员,保持全年365天岗位上都有人守、有人干。2021年,古生村生态廊道缺一名公厕保洁员,一个月800元的微薄薪资,加上工作又脏又累,迟迟没等到愿意上岗的人。严炳其听说这件事后,就和妻子商量,他问妻子:“愿不愿意去做公厕保洁员。” 李光芬有点犹豫,不是因为不想干,而是害怕自己干不好,严炳其鼓励她说:“你是家务好手,把家里打理得清清秀秀,公厕保洁工作,你干得下。”自此,李光芬就成为了一名公厕保洁员。她将丈夫的那套工作心得放到自己岗位上,“别人不愿意做的我来做,我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好。”工作时,个别群众不自觉会污染公厕的地面,她上前提醒,有些人非但不听还会觉得她啰嗦,这些她都不计较,也不觉得委屈,再打扫干净就行了。雨天时,她的保洁次数更加频繁,反复用干拖把拖地,保持地面干爽,避免村民滑倒。说起这些,严炳其都不由竖起大拇指,骄傲地说:“家家户户都说,光芬打扫的厕所最干净。”
“伉俪情深,相伴意长,南来北去,携手扶将。”
在洱海保护治理的路上,还有很多“夫妻档”工作者,他们将小家融入大家,在共同的理想信念指引下,相爱、相守、并肩作战,工作路上相互陪伴;工作之余互道一声平安;彼此在勉励中得到力量,携手并肩奋勇前行,一起演绎出洱海之畔最动情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