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汉之西(11)

作者: 梅溪小童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22:52 被阅读56次

    第十一章    一等谋士张子房

            张良,字子房,原韩国(河南一带)人。

            与其说他是汉初最聪明的人,还不如说他更像一个无与伦比的智者。

            同时,他还是一个讲义气、有理想的勇者。

            就反秦这点来说,张良是所有人的前辈。

            他的家族从他的父亲以上五代都做过韩国的国相,是韩国的世家望族,如果秦始皇没有灭韩国,他可能一辈子都会过着衣食无忧的贵族生活。当然,那样的话,今天我们很可能不会了解到这个神秘的传奇人物了。秦始皇让他家破人亡,刘邦却又造就了他青史留名。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依”,人如果失去一些东西,必定会得到另外一些东西,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事物都会向其对立面转化”规律,放之四海皆准。

            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国。那时张良还很年轻,并未在韩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仍然家底丰厚,单单家奴就有三百人。但他为了表明反秦的态度,他的弟弟死了,他不为弟弟办丧事,而表示要以全部家财寻求刺客刺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聪明的张良“弟死不葬”并不仅仅是表明他反秦复国的态度,更多的是他要用这件事做一个广告,一个悬赏广告:要以巨大的家财寻找一位敢杀秦王的勇士。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这个广告的效果立竿见影,他很快就找到了,找到的是一个真正的勇士。

            张良在淮阳(河南东南)以东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力气大到能把六十公斤重的铁球当标枪投,并且,他非常愿意帮张良完成刺秦王的心愿。

            当刘邦和另外一位他同时代的风云人物看着秦始皇的巡游队伍发出评论、抒发感慨时,张良却采取了实际行动。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出巡,抵达阳武县(今河南原阳县)的博浪沙时,张良带着他的大力士伏击秦始皇,大力士手持一百二十斤的铁锤投向始皇的车队,可惜棋差一着,偏了点方向,没有打到秦始皇,却误中旁边的副车。

            始皇当时大惊失色,为了抓住刺客,下令全国进行十天的大搜捕。

            成了通缉犯,家乡肯定是不能呆了。张良于是改名换姓,走上了逃亡之路,他逃到了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

            对于一心想实现为国报仇理想的他来说,逃亡下邳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比他散尽家财以求得大力士的收获还要有用得多。

            他的收获主要有两个,一个对他自己威信的树立很重要,一个以后对刘邦的命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先说第一个。

            在下邳时,公子哥张良过着散散步、赏赏花的绿色健康生活。

            一次,他悠闲地在下邳桥上漫步时,迎面走来一个穿着粗布衣的老人,当他走到张良面前时,做了一个奇怪举动:他故意把鞋脱掉,转身丢到桥下。然后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帮我把鞋拾上来!”张良不禁愕然,这事换谁也不会鸟老头,张良也是觉得是老头是故意消遣他,不由心中火起,差点就要动手打他。但他看到人家都那么老了,受过良好教育的张良便强忍着心中的不满,替他下去拾鞋。

            把鞋取上来后,更让人受不了的是,老人竟然把脚跷起来,命张良把鞋给他穿上。

            此时聪明张良反而不怒了,为什么不怒了?因为他想到了一个基本的道理:一个老人敢对一个年轻人这样无理取闹,肆意羞辱,要么是想挨揍;要么有恃无恐;要么想考验他的人品和诚意,但无故考验一个人的结果往往是想给这个人一个好处或者一个任务。

           毕竟,有挨揍癖好的人是很少的,而如果是后两个原因,张良只有表现出良好的人品和诚意才对他有利无害。

            于是,张良屈膝跪在老人的前面,恭敬地帮老人穿好鞋。那老人非但没有道谢谢,反而哈哈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吃惊的张良在原地呆视良久,实在想不出老人是个什么意思。

            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后,又返回桥上,他对张良赞叹道:“真是儒子可教啊,五天以后天亮时,在这里等我。”张良更加觉得奇怪了,他只有静观其变,于是跪着向老人行礼后答应道:“行。”

            五天后天亮时,张良如约去了桥上。不料老人早已先到了,他怒斥张良道:“和老人家相约,为什么要后到?回去吧,五天后再早点来。”

            又一个五天后,鸡刚打鸣时张良就去了,谁知到桥上时老头又先到了,他又怒斥说:“又晚到,怎么回事啊?回去吧,五天后再早来。”

             就这样张良连续两次被强扣“放鸽子”的帽子后,他吸取了教训。再一个五天后,张良半夜就去了桥上。还好,这次老人还没有来,他等了一会儿,老头来了,他笑着对张良说:“就是应该这样。”

           然后发生的事很像武侠小说里面的情节。

            老人拿出一本书,对张良说:“你读了这本书便能当帝王的老师,十年后将会发迹,十三年后,你来见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离开不见了。

            张良天亮后才看清那本书,和武侠小说里不同的是老人给的那本书不是《葵花宝典》之类的武功秘籍,而是叫《太公兵法》。张良于是不用自宫,并且可以在惊奇之余,日夜研习这本兵法,丝毫无损于他的男性功能。

            因为老人说他一块黄石,所以民间称这个故事里的老人为“黄石公”。

            毫无疑问,这个故事能满足很多人的猎奇心理从而很吸引人。

            同时,也有很多人从多角度分析过这个故事的真假。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无论真假,对张良来说,都只是更加证明了他的聪明睿智。

            这个故事是真的话,除了增加张良本人的神秘性,还证明了他的谋略是上天所授,当然会增加张良个人魅力。如果这个故事是假的,这个故事的当事人只有张良和黄石公,而史书记载黄石公给张良赠书之后便无踪迹,那么别人是怎么知道这件事并被《史记》等史书记载了下来的?答案只有一个:张良说的。就算故事是假的,除了张良,又有谁能说它是假的呢?因为在世界上,只有张良一个知情人,他不说这个故事是假的,它就是真的,他就能获得这个故事带给他的所有收益。

            我宁愿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如果说这个故事是假的,那么张良就真的太可怕了,因为他为了证明这个故事是真的还留了两个后着,这两个后着无可辩驳,无人敢敌。

             第二个是张良遇到一个人,一个影响历史走向的人。

            这个人叫项伯。

            张良也受到当时复国思潮和游侠风气的影响,他住在下邳时,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所以他也会有很多江湖上的朋友,而江湖上的朋友往往就是犯了事的朋友。项伯就是这样一个朋友,他虽然没有像张良一样去杀秦始皇,但他杀了其他人,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杀人犯。他逃到了下邳,躲到了张良那里,在张良收留他的日子里,他们的友谊建立得那是相当的深厚,深到可以让项伯背判主人救他的命。

            “射阳(项伯)不与留侯(张良)旧,楚汉兴亡未可知”——南宋·徐钧

            正如黄石公所预料的一样,十年后的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张良也起而响应,拉起了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

            他知道凭自己的力量远不足以推翻秦王朝,所以他要找一个能帮助自己完成复国大业的靠山、一个英明的领导。而此时陈胜已死,他和刘邦一样,想到了秦嘉拥立的楚王景驹,也想去投靠他们。

            此时,赵国有赵王赵歇、魏国有魏王魏咎、齐国有齐王田儋、燕国有燕王韩广,为什么刘邦、张良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楚王景驹呢?除了他们离留县较近外,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陈胜首立为楚王,在当时,楚王代表了正统和合法。

            就这样,刘邦、张良两个都要去留县找领导的人带着各自的队伍在路上相遇了,于是结伴而行。在路上,张良多次向刘邦讲起《太公兵法》,刘邦听了很高兴,对他说的话很欣赏,并常常什么事都要听他的意见。而张良向别人说《太公兵法》时,却都听不懂。张良于是说:“沛公是天授之人。”(“沛公殆天授”·《史记》)从此,他便跟随刘邦,刘邦拜他为“厩将”(掌管马匹),成为刘邦成就帝业最重要的帮手之一。

            大家从上面这件事看出什么玄机没有呢?如果黄石公的故事为假,那么这就是张良的第一个后着。他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说这些话是一位神秘的老人在《太公兵法》里传授给他的,并且老人说他读了这书十年后也就是现在他可以做帝王的老师,然后他说这些话只有刘邦能听懂,别人都听不懂,最后得出结论:刘邦是上天指定的帝王。

            这不正是刘邦所需要的神化自己的效果吗?不管他是不是真的听得懂,他不但绝对不会反驳张良说自己听不懂,而且还会为此沾沾自喜,更会对张良的帮忙神化心存感激。其他人谁又敢怀疑他们的老大刘邦听不懂,那不就是说他不是帝王吗?或者说那不就是找死?再说,如果刘邦不是天授贵人,那他们跟着他还有什么用呢?

            从此,有一件事就将刘邦和张良紧紧地绑在一起并将他俩和其他所有人区别开来:世界上只有他们两个人懂《太公兵法》。

            还有一个后着,要等到三年之后,他要找到那块黄石头,他真的找到了。

            如果这个故事真的是张良说谎,那他这个线布得太长了,心事缜密得可怕。

            所以,我宁愿相信黄石公的故事是真的。

            刘邦带着张良他们到留地见了楚王景驹,请景驹派兵攻打丰邑。但此时景驹和秦嘉、宁君他们面临着另外一个迫在眉睫并且必须解决的问题:秦将章邯派出司马夷的正领兵北定楚地,并将相县(今安徽淮北市西北)屠城,一直打到了刘邦曾经流亡的砀县,和留县很近。于是,他们做出部署,由东阳宁君与刘邦引兵向西抵挡司马夷,他们与司马夷战于肃县(今安徽省宿州市)之西,但没有打赢,就收兵回到了留县。二月,刘邦再次攻打砀县,这次只用三天就攻破砀县,并收编砀县的队伍,得到六千人。与刘邦原来的三千人合起来,一共有九千人了。三月,又攻取了下邑县(今安徽砀山县)。

            刘邦在下邑回师之后就去攻打丰邑,他这次还是没有把丰攻下来。他只好又准备回去找景驹领导了。但就在这时,传来一个消息:景驹、秦嘉被人杀死了。

            杀他们的人叫项梁,他有一个侄子,叫项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汉之西(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je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