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会经常帮助母亲干农活,从刚开始的新鲜劲到后来疲惫的抱怨中,我们体会到了父母生活的疲惫。所以,通过劳动,我们才真正感同身受了父母的劳动的辛苦,从而衍生了体恤父母的心,不再肆无忌惮地要求父母做这干那。这也许就是道德上升华的一种表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亲身的劳动经历,光凭大人或老师干巴巴的教育劳动多么的辛苦,伟大,我们心里是无法建立这种细腻的感恩的情感的。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劳动可以让人们从最基本的技能掌握中产生创造的智力因素。而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劳动深入到人的精神生活中去。劳动绝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物质的满足。劳动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充实精神生活。
曾经有教育家16世纪的莫尔幻想人们从小学习农业,而部分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当然,这种主张可能过大的夸大了劳动的意义。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现在人们的劳动更多的体现在脑力的创造性。包括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更多的突出了学生的自我创造和合作能力。以前的满堂灌和死记硬背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诉求。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能熟练使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内容。所以,作为老师,我觉得创造性地开展劳动是需要 别开生面,创新的,例如经常组织低年级的孩子们进行手工创作,一边创作一边编童话故事。和孩子们走进雨里,满天飞舞的雪花里,感受四季的轮回,做树叶标本,观察昆虫,在教室里亲手培育一盆植物……这些劳动才真正可能将学生的思维唤醒。
一个孩子最高级的教育莫过于自我教育,而实现自我教育的药引子无非是让孩子感觉到她的变化都是遵从内心道德教育的结果。苏老师说:“道德教育是多方面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关系到一个人终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德育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老师,我们绝不仅仅只为了培养几个或几十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接班人。孩子们从小就必须初步行成是非,善恶,美丑的基本判断。有同情心,同理心,能换位思考,眼中有众生,心里有乾坤。首先一个合格的善良的有道德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的教育,人与机器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情感,有向上,向善的信念。所以,朱永新老师总结说过,无论作为老师还是家长需要经常追问自己: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怎样的人?这样的问题,将会引领我们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