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荐贤,荐贤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功德,是一种责任。自古推崇“伯乐”,推崇“荐贤不避嫌”之人。
鲍叔不计前嫌荐贤,
成就了别人成就了自己。
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管仲和他的好友鲍叔,一起来到齐国谋求实现抱负的政治前途。鲍叔投奔了齐国国君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管仲投奔了齐襄公的另一位弟弟公子纠。齐襄公为政荒淫无道,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生怕受牵连,于是小白便带鲍叔奉逃往莒国,公子纠则带管仲和召忽逃往鲁国。
不久,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国不能一日无主,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想抢先赶到齐国做国君。管仲带兵拦截公子小白,并用箭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假装被射死,骗过了管仲,而抢先回到了齐国,成为齐国为国君,他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鲁国这时也发兵送公子纠回国继位,齐桓公发兵打败了鲁国,并逼迫鲁国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送往齐国。齐桓公要杀掉管仲,但鲍叔极力举荐管仲,并对桓公说:“管仲的治国能力远远超过我,我在许多方面都不如他。齐国要想强大起来,弃管仲而不用肯定是不行的。”并说:“他之所以要杀你,只是忠于自己的上司而已。他能够如此忠心于自己的上司,一定可以再忠心于你。如果谁能重用管仲,这个国家一定能够强盛起来。希望你切莫错过了这个奇才。”
于是,齐桓公亲自将管仲从囚车中释放出来,促膝长谈竟了三天三夜,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并且,齐桓公就将治国的大权交给了管仲。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成就了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一位诸候霸主。
这就是鲍叔荐贤的功劳,试想如果当时齐桓公杀掉了管仲,齐国的这段历史可能另写。鲍叔不计前嫌荐贤,既成就了管仲和齐桓公,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萧何月下追韩信,
唯才是举,甘居人后
有一个典故叫“萧何月下追韩信”,说的是项羽进了咸阳,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一共封了十八个异姓侯王,称为西楚霸王。在这十八个诸侯中,项羽最不放心的是刘邦。他把刘邦封在了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又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汉王刘邦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没法跟项羽计较,只好带着人马到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去了。
刘邦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再和项羽争夺天下。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告:“丞相逃走了。”汉王问讯大惊失色。到了第三天早晨,萧何回来了。汉王见了他,又气又高兴,责问萧何说:“你怎么也逃走?” “我是去追逃走的人。” 萧何说。”你追谁呢?” “韩信。”
韩信是淮阴人,胸怀大志,曾有忍胯下之辱,终成大气封王的美谈。当时项梁起兵路过淮阴,韩信为实现抱负投奔了他,在楚营里当一个水兵。项梁死后,项羽袭权,就让他做了个小军官。韩信向项羽献杀刘邦等几次计策,项羽都未采用,自己还险些葬命,韩信大失所望,只好投奔了刘邦。但只也只当了个小官。后来,丞相萧何见到韩信,谈话中,看到韩信是位奇才,几次劝汉王重用他。
韩信知道汉王不肯重用他,终于,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悄悄逃离汉营。萧何得知消息,顾不得向刘邦报告,连夜率人追赶韩信。 刘邦听说是去追赶韩信,立刻拍桌子:“大将跑了几十个,你不追,无名韩信,你却亲自追赶,是何道理。”
萧何笑道:“那些逃走的将领天下多的是,而韩信天下就一个。如果大王欲争天下,非韩信莫属。”刘邦见萧何如此看重韩信,就说:“好吧,我就依着你的意思,让他做个将军。” “叫他做将军,留不住他。”萧何说。“难道拜他为大将不成?!”“是!”“就听你的”刘邦深信萧何,思忖良久同意了萧何的建议。 “大王英明。”萧何很高兴地说。
说着,刘邦就准备把韩信找来,想马上拜他为大将。萧何又直言不讳地说:“大王平日骄慢无礼,拜大将是件大事,不能儿戏,应该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斋戒沐浴,隆重地举行拜将的仪式。”刘邦应允。
韩信果然不负萧何所望,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与萧何、张良并称兴汉三杰。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教育了古今多少人,他识人爱才,也看到了他那不嫉贤妒能、甘居人后的博大胸怀。萧何确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西汉开国良相。
作者:云中绿荷
网友评论